尽管今天,中国轿车市场还沉浸在“大井喷”的余波里,似乎什么样的车型贵贱都好卖。但是可以预言:2003年必将是中国轿车市场的价格年。只要有一颗大当量的价格炸弹在年初引爆,中国车市价格必然出现新一轮大洗牌,多米诺效应势在难免。真正可以撬动市场的,势必是一个有实力的主流车型的大幅度降价,每辆车降价5万元! 2002下半年,家庭轿车购买力出现一次大释放。原来因为定价太高卖不出去的车型,突然出现抢购狂潮。久违了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合不拢嘴的众厂家搁置了年初的降价预案。盘点下半年车市,整体价格不但没有下调,反而略有回升。最开心的自然是个别新进入的厂家,价格就高不就低。有的一种车型就有7种价位,价格贵得离谱,豆腐要卖肉价钱;有的二流品牌要打一流价格,生产线还没影,产品就订出上千辆。 中国轿车车价之高在长期的关税壁垒保护下成为世界之最。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汽车告别襁褓,投身全球化市场的风浪中去拼搏。风浪中生存的一个前提,是在5年的缓冲期内,必须在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方面,国产新兴品牌华晨中华、吉利曾经以价格杀手锏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拼杀出一片生存天地,在价格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发挥了搅动活力的“鲶鱼”作用。 3年前,中国媒体上曾有过一次关于价格战的争论。当时中国轿车的产量、市场、盈利、品牌都还不具备打价格战的实力,价格战不是该不该打,而是能不能打得起来。有趣的是,进入中国生产轿车的国际大厂商甚至比中国企业更乐于享受中国车市高价格带来的丰厚利润,毫无降价的动力。事实证明,尽管媒体上时不时出现价格战的爆炸新闻,中国车市全面比拼价格的活剧此前从未登台。 2003年,随着购买力的逐步释放,随着各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新的轿车企业的不断加入。短时间内新车型供不应求的局面必将成为过眼烟云。消费者中间追新求异而不顾价格高低的“追新族”也逐步变得成熟,价格的竞争必然会提上中国车市的日程。尤其在盈利空间最大的中高档轿车这一领域,恐怕最有可能打响第一枪。 即使如此,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就是打价格战。进入中国的,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成熟厂家,各有各的价格思路。比如德国大众,多年的苦心经营,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大有大的难处,从polo、桑塔纳、宝来、帕萨特、到奥迪新A6,牵一发动全身,调整价格的弹性最差。用德方管理人员的话说,最不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是价格;与中方融洽合作的美国通用,重在紧盯市场机遇。价格打压、车型竞争,手法不断翻新。年前,上海通用停产销售巅峰期的别克三款车型,推出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新款豪华轿车“君威”。又把赛欧移师烟台生产,腾出生产能力准备生产中档轿车,真是调整灵活,左右逢源;日本丰田信心十足,确信中国人对其品牌的仰慕,于是精心推出一个“威驰”新车型,打算覆盖从小型车到中高档多个细分市场,效果如何有待分晓;本田在广州的合资企业,重利润回报,轻市场份额,价格一定3年不变。2002年受产能限制,没有抱到金娃娃,今年已经形成12万辆生产能力,即将同步推出北美雅阁2003款新车型,一月中公布新价格。雅阁旧车型已戛然停产,没有包袱,以本田特立独行的作风,是否会有惊人之举,还是一个悬念。 “与国际水平接轨”这个概念,用在国产轿车的技术性能上,意味着向上攀登;用在价格上,则意味着在降低成本和税费的前提下的不断下调。我们希望2003年真正成为中国车市价格年,性能质量服务能上去,价格能下来。谁是这种局面的受益者?一是广大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老百姓;二是那些志在汽车全球化浪潮中得以长期生存的轿车厂家。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