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消费者的记忆里,标致汽车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似乎随着广州标致的破产而销声匿迹了。今天标致重新进入我国市场,使得大家不免想到广州标致曾经没有迈过去的槛。 记得1985年标致进入广州的时候,一汽-大众尚未成立,上海大众也未成气候,轿车合资领域对手寥寥,又有供给不足的大环境配合,可以说广州标致当时处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优越位置。1991年,广州标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6%。可惜好景不长,到1997年,其销售量已经下滑到1000多辆,累计亏损达29亿元。最后以标致放弃、中方以零收购方案取回法方股权而告终。 对于那段历史,有人认为合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标致缺乏长远眼光,提供给中国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产品,也不提供换代新车型,导致广州标致产品陈旧、油耗高、维修贵。 对过去的那段历史显然今天PSA的人不想多提,但是重回中国,他们的准备做足了吗?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标致公司的总经理圣儒是这样解释广州标致的:一是中国目前的市场和广州标致当时的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当时的市场没有现在那么大的需求量;另外当时和广州汽车合资的情况也不是很合理,标致只占到了22%的股份,这和PSA目前将要和东风合作的方式完全不同。 的确,当时的中国同现在的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当时PSA的战略和现在的PSA的战略也不一样。当时PSA在中国有两个工业化的项目,一个是标致在广州的合资企业,另外一个是雪铁龙在武汉的合资企业。现在只选择了一个地点,就是武汉,在武汉进行总装,采取共同平台的战略,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从PSA的战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现在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在工业角度上,武汉有一个总装厂,襄樊有一个发动机厂,同时设立两个合资的销售企业。负责两个不同品牌的销售工作。可以说,PSA今天的考虑已经很成熟了。 是什么改变了PSA的战略了呢?想必一个是比以前的合作伙伴实力更强大的合作伙伴东风汽车集团;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有关方面的政策比起以前也更加具有透明性和可视性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