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美女
新车报价
情色短信
首页- 邮件- 短信- 商城- 搜索- 新闻- 体育- 财经- IT- 娱乐圈- 女人- 生活- 健康-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出国- 求职- 游戏- 校友录
汽车首页 新闻 查询 试车场 车文化 香车美女 购车指南 报价 贷款 二手车 车主手册  SUV 俱乐部 约会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专题 >> 50周年纪念 >> 50周年话开放 我来补充两句
中国汽车工业:激情岁月“三步曲”
作者:[ 晏 成 ] 时间:[ 2003年07月12日14:39 ] 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

  ——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

  在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临之际,本报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副理事长滕伯乐先生,就中国汽车走过的50年风雨历程,5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滕伯乐为本报记者作了精辟总结。

  滕伯乐说,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激情岁月的奋力拼搏,经历了创建、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进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步走”,建立了汽车科研、专业教育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形成了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用户持续拓展、营销服务网络完善建设的汽车工业体系。

  40年:跨越100万辆

  滕伯乐说,认定今年是中国汽车50周年,是从1953年7月一汽动工建设计算的,其实,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是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央重工业部在1949年10月成立时确定由机器工业局筹备建设汽车工业。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1950年2月,在全国机器工业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1950年3月,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1951年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召开会议,听取重工业部和汽车工业筹备组关于汽车厂厂址等问题的汇报,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择厂址,产品为苏联吉斯150型4吨载货汽车,年产纲领3万辆;同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列为国家安排“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1952年4月,重工业部任命郭力为长春六五二厂(即第一汽车制造厂曾用厂名)厂长,中央财经委员会通知重工业部,派孟少农、李刚、陈祖涛、潘承烈组成订货代表小组赴莫斯科,在驻苏大使馆领导下,办理设计联络、设备分交、聘请专家和派遣实习生等事宜;同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原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秘书长饶斌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郭力、孟少农、宋敏之为副厂长(当今健在的只有宋敏之老厂长,高寿93岁,对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历史仍然特别倾心关注,回忆当年如数家珍)。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批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第一机械工业部制定三年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总体计划上报中央,中央批示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动员全国力量支援一汽建设,明确一汽三年建厂目标: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破土动工奠基典礼,实现了建设中国汽车工业的伟大创举。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标志着至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同年10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竣工验收和开工生产典礼,一汽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开拓建设者,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之无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汽车工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1980年前后,一汽、南汽和济汽这三个骨干汽车厂着手对老产品进行换型改造。1987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换型改造工程竣工,以此成果为标志,结束了汽车产品30年一贯制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商用车产品结构调整,发展轻型汽车和重型汽车,建设轿车工业,结束了“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生产格局。1992年全国汽车生产跨越100万辆(106.2万辆),其中轿车16.3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15.3%。

  8年:跨越200万辆

  1994年7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部政策性法规,也是中国工业行业出台的第一部政策性法规。

  1992~1996年,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入大幅增长,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竣工,5年来多渠道筹资投入近700亿元,重、中、轻、微、轿的主要生产企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60~170万辆;二是汽车、摩托车产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在1992年全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跨越100万辆之后,1996年产量达到149万辆,全球排名第11位;三是产品品种增加,开发能力增强;四是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规模经济初见端倪。1996年,一汽、东风、上海和天津4个企业集团的年产量均超过15万辆,其总和为全国汽车年产量的52.1%(其中:轿车为87.7%);五是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96年轿车、客车、载货汽车这三类产品年产量比例分别为26.6%、26.8%和46.6%;5年来汽车产品抽查平均综合得分值提高了7.6分,可靠性主要指标大幅度提高。

  1998年全国汽车年产量为162.8万辆,全球排名第10位;2000年全国汽车生产跨越200万辆(207.7万辆),全球排名第8位,其中商用车生产146.5万辆,全球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61.2万辆,全球排名第13位。

  在这一时期,汽车消费的市场主体,开始由政府、集团公款购买为主逐步向私人购买为主转变。1995年私人购买占30%,到2000年私人购买达50%以上。汽车消费市场和产品结构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工业对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加快调整和发展。

  从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和私人拥有量看,1985年为321.12万辆,私人拥有28.49万辆(其中:客车1.93万辆),占8.9%;1990年为551.36万辆,私人拥有81.62万辆(其中:客车24.07万辆),占14.8%; 2000年为1608.91万辆,私人拥有625.33万辆(其中:客车、轿车365.09万辆),占38.9%。

  2年:跨越300万辆

  近10多年来,大规模的跨国重组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体现在全球国际性投资空前增多、跨国生产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急剧增长,从而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和三大汽车生产商(6+3)在中国境内演绎了汽车制造的战略布局:通用集团(含通用汽车、铃木、五十铃、菲亚特、富士重工和大宇),参股合资进入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庆铃、北轻汽、北铃专用车、南京依维柯、江苏南亚、贵州云雀、桂林大宇(客车)和烟台大宇(零部件);大众集团,参股合资进入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福特集团(含福特汽车、马自达和沃尔沃轿车),参股合资进入江铃和长安福特;丰田公司(含丰田、大发和日野),参股合资进入一汽丰田、天津丰田、四川丰田、沈飞日野和金杯客车(技术合作);戴-克集团(含戴-克、三菱和现代),参股合资进入北京吉普、亚星·奔驰、北方奔驰、湖南长丰、东南汽车、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雷诺-日产集团(含雷诺-日产、日产和三星),参股合资进入三江雷诺、郑州日产、杭州东风日产柴、风神和东风汽车;标致-雪铁龙集团,参股合资进入神龙;本田公司,参股合资进入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发动机);宝马公司,参股合资进入沈阳华晨(宝马)。

  近几年,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汽车企业兼并、联合与资产重组的步伐加快,体现在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重组、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及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机制等多种形式的摸索实践。

  在此期间,汽车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3个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和16个重点企业集团(公司)为主力军的汽车工业新体制。一汽、东风、上海3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增强,确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地位,其他还有13个重点大企业集团(公司)。

  2002年全国汽车生产跨越300万辆(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全球排名上升到第5位,列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3个大型企业集团生产166.64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51%;16个重点企业集团(公司)生产291.0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89.51%。2002年全国销售汽车324.8万辆,同比增长36.65%(其中:轿车销售112.6万辆,同比增长56.08%,重型载货汽车销售24.5万辆,同比增长66.96%)。

  据有关资料,中国汽车工业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600多家合资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规模为220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规模50多亿美元;合资企业的汽车年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30%以上;合资企业资产,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27%以上。

我来补充两句
相关文章
  • 要做的事情很多:世界汽车发展新趋势
  • 开放篇
  • 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作回顾
  • 进口汽车市场回顾和展望
  • 相关分类信息
  • 捷亚泰宝来捷达特价促销
  • 大宇蓝龙全线降价
  • 安全港湾车手陪练中心
  • 丰田威驰团购车型!
  • 上海申通驾驶员培训二部
  • 上海车市导航(新车)
  • 成都莱克汽车广场
  • 二手车买卖信息上传窗口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