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审慎和缜密的综合计算,去年底的汽车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指数近日才发布,结果仍与这个指数在国内诞生以来的情况一样:绿灯闪烁。但是,来自业内专家和民间购车人士的声音却表明,绝不能因为这一路绿灯,就忽视了整个产业在喧嚣中潜在的种种问题。
进口车价格不低头
根据汽车行业反倾销咨询服务中心近日提供的数据,去年11月份轿车进口量有所回升,其中1.5L-2.5L进口3850辆,同比增长178.58%。据分析,当月轿车产业损害预警综合指数40.9。经整体评价,产业损害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轿车产业运行处于绿灯区。
而新年以来,虽然国家进一步下调了进口汽车的关税水平,排量在3升以上和以下的汽车关税税率分别下调7.7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但从市场传来的信息是,进口汽车价格整体上没有下降,有的还略有上涨,如丰田佳美就涨了1万多元。可以预见,其后发布的当期预警指数仍将处于绿灯区。
不过,3月份将发放今年的进口车许可证,到时,不降反升的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
中高档国产车价格坚冰已破
根据有关数据,在国内有合作伙伴的各个汽车巨头,在国外生产的同类车型价格,都比国内生产的低了一大截。虽然决定车价的还有多种因素,不能单纯以此进行比较,但目前众多厂家开出的产品价位,并不能令中国的消费者完全信服。
事实上,国产车价格的调整力度正在加大。价格一直坚挺的中高档车,已由广州本田初步打破了坚冰,不仅国内厂商,进口车商也在不安地盯着其后的市场动向。仅仅在去年,中高档国产车价格坚挺依旧,进口车价格也未见较大波动,目前进口车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国产车价格支撑着的,一旦广州本田新雅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成为市场现实,进口车价格就将随着绝对数量的增加而走低。
一路绿灯可能吗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最近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跨国公司进一步提出控股要求、2005年关税降到25%、许可证配额取消后,国内汽车业还能一路绿灯吗?
贾新光认为,进口车数量虽然被限制,但价格居高不下,说明需求仍然很强,国内厂家却在产品开发方面进展甚微,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
他说,如果问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是谁得益,至少应说是中外双赢,因为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的目的正是绕开贸易壁垒,而且,在去年的高增长中,轿车CKD也大量增加,占到轿车产量的1/10,资料里统计的106家汽车厂中,去年实际上有25家产量下降,21家零产量,5家增长在10%以下,这些共占48.1%;行业中亏损企业已达1055个,占总数的1/5强。
一位业内人士看了上述资料后说,去年进口车没对国产车构成压力,不是因为国产车的竞争水平,而是政策上加以了控制,目前进口车零售价格仍是到岸价格的两倍左右。身着关税和配额两层保暖内衣的国内厂商,更应该在车市火爆的时候,规划自己在缺少了保护的未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