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2005中国汽车营销十大绝招之 价格联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编者按“如果一定要在承诺前加一个期限”,消费者说,“我希望是——一万年!”古人讲一诺千金,也就是一旦许下诺就要信守承诺不得反悔,因为诺言比千金还重,这是讲的诚信,但要信守足够的时间,的确非常考验人。

  继上期《价格联盟篇》之后,《2005中国汽车营销之十大绝招》系列报道本期关注“价格承诺”。[我来说两句]
 
阅读要点:
 厂家不降价经销商暗降 渠道博弈谁说了算?
 价格承诺:如果一定要在承诺前加一个期限?
 往期回顾:
 2005中国汽车营销十大绝招 车型改款 价格联盟 饥饿疗法  
 
 
 
 
  拆解“十大绝招”之“价格承诺篇”

  什么是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是坚持执行该公司出台的价格大行动所承诺的价格政策。另外,若以后价格上调,已经预定的用户均不需要再加价提车。也就是厂家宣称对保持价格稳定的保证,同时也表示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期望:如果降价,就补还差价;如果涨价,就按定价购车!问题是承诺的期限有多长?戴军说得好,价格承诺就是用“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期限短了可不成。... >>全文

  现象还原
代表厂家
时间
案例
结果
网友点评
一汽丰田
雪佛兰赛欧

04-12


  2001年上海通用别克赛欧上市前,用开创中国家轿元年的“10万元家轿”概念几乎冻结了整个车市达半年之久,直接打压了夏利2000的销售空间,可谓是翻开了中国车市竞争的新的一页。某人将赛欧的预热形象地比喻为“一张远程支票”,不过现在的情况怎样,是不是空头的?...[详细]

  10万元赛欧的推出为何如此引入注意,甚至能够冻结车市?这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当时正值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开始,相对于老面孔的桑、捷以及配置性能不够的夏利,1.6L排量、双气囊的赛欧可谓带来了清新之风。或许提倡性价比正是由此开端?另外也要承认这部分归于上海通用的宣传之功,同期的夏利2000现在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从10万的承诺走到现在的5万出头,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思索的。...[详细]

我来评论》

05-6   皇冠和锐志,这两款产品都出自于一汽丰田。2005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暴涨71.5%,一汽丰田说:“新皇冠不会涨价,至少今年将绝对保持价格上的稳定。”在车市中高级车价位僵持在20万以上时,在众多厂家对价格遮遮掩掩、未到上市前一刻都有可能变动的时候,在雅阁低价破局成功的先例下,在天籁实惠争先的情况下,锐志学习先辈定出了21.38万的“超低价”提前两月出击,可谓性价比超强,据说仅这两月的订单就超过9000!...[详细]
  皇冠和锐志的低价入市,锐志的提前破题,都与丰田前期在中国高高在上的所作所为截然相反。丰田这是要干什么?其实迷题不难解开:作为迟到者,丰田如果一开始就低价入市的话,很有可能被群起而攻之而举步维艰。现在,一方面丰田立足已稳;另一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通用、福特等都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陷入低谷;再者,丰田是成本的高手,就算卖同样的价格,它的利润就比竞争对手高出不少,如果贱卖一点,利润水平只不过是下降到与竞争对手相同罢了,还能以更高的性价比吸引消费者,多好!现在提前公布价格,还是考虑了几个月后车价水平将进一步走低的结果。...[详细]
05-5
  在“落地完税”政策让进口车面对的上涨压力前,中冀斯巴鲁(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定下协议:自2004年9月15日至2005年3月31日之前,若价格上调,预订用户仍按定价提车。与性能相近的同类型进口车相比较,其性价比的优势非常明显,价格承诺对消费者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动力。...[详细]
  进口车量小,受众面也小,不是国内市场消费的主体,而且进口车中的价格水分实在太大,不是有些车前几月降10万后几月又升回去的事情发生么?作承诺,鼓励消费可以减小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恐怕只看节省下的利息也就值了,这份“真诚”也权作个案聊供研究之用罢。...[详细]

  价格承诺要干什么?又为什么要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实际上是厂商诚信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价格的定位,是影响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如果价格离谱或者变化无常,就会让消费者无所是从而制约其消费。价格承诺正是从厂商的方面给出“官方”的保证,消除消费者对自己消费行为失误的担忧而将潜在的消费行为变成现实。在我国,通常有两种“方向”相反的承诺:一种承诺在价格上涨时,订车者无需加价买车;另一种承诺价格下跌时,厂商补还购车者差价。后一种我们在前面谈过,也就是所谓的降价补偿,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达到了“打动”坚冰市场之目的。

  其实对于一种产品而言,价格是否稳定还直接关系着产品的声誉。一般说来,价格确定后,不宜频繁变动,因而初期定价至关重要。具有远见者、有长期经营愿望者在确定价格时,既要克服急功近利,也应克服低价钻空的思想。合理的有利于营销的价位,应该是适众的价位。所谓适众,一是产品的价位要得到产品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二是产品的价值要与同类型的众多产品的价位相当;三是确定销售价格后,所得利润率要与经营同类产品的众多经营者相当。简言之就是价格一定要在多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变动。 >>全文

  阅读: 价格承诺:如果一定要在承诺前加一个期限?

  网友对待价格承诺
车市价格承诺,您会买帐吗?
不买账,根本就是厂家的噱头 买账,是新的营销手段
  价格承诺?企业和经销商的博弈!

  企业不跟进降价是基于稳定市场和保持利润的需要,经销商暗自降价则来自生存的压力。
应该说,汽车价格降还是不降,终究要由市场说了算。如此,离市场最近的经销商应该更接近真实。显然,汽车企业不愿意正视事实。
  一个经销商多卖出一辆车,就意味着其他经销商少卖出一辆。随着汽车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快速缩水,4S店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价格,作为市场最重要的指标,开始在渠道里出现失控的现象。
  价格承诺: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
“价格承诺”正是一剂及时的杜冷丁
“价格承诺”就是让消费者“放下武器,乖乖投降”
价格承诺的受益者是谁?
  当今天中国汽车价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接近老百姓腰包所能承受的范围。尽管消费者的脸上写满:爽就一个字——降!手上却越来越紧握,唯恐“失足”深渊追悔莫及。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痛并快乐着”的降价促销后,中国汽车厂商一点一点的降价并期待消费者“有了快感你就喊”时,消费者总是一副充满饥渴与搜索的游离眼神。
  厂商开始有些后怕了,“价格承诺”正是这样一剂及时的杜冷丁,看似要让消费者安静了下来。

  谁替消费者说话了!“推进价格诚信,打击价格欺诈”——这是消费者群体的呼声,“持币待购”——这是消费者自发的行动。“请君入瓮”与“价格承诺”之间,异曲而同工,都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相信所谓的“承诺”,相信明天一定会风平浪静,回归诚信社会……
  如果我们一定要拥护这样的诚信,相信这样的承诺,那么我们只相信:如果降价,就补还差价;如果涨价,就按定价购车!

  当年制造“10万元家轿”概念的别克赛欧,能够从下线时对消费者作出的10万元价格承诺,一路滑到今天的6万左右,就暗示着汽车价格在中国的“承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我们知道价格降下来,比较现在这个数字,铁板叮叮白白省下了一年半载的血汗钱,但那种感慨也是在若干年后已是既成事实的当下,无法争辩,无可挽回。“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只能怪当初一不小心相信了“女婿”(汽车厂商)花言巧语般的婚誓。

  背景信息:汽车营销“十大绝招 ”是什么?
一、车型小改款:所谓的车型小改款,是在年度给一些车做些小改动的主要原因是开发成本的限制。比如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这类车大多是在原车型基础上增加一些配置、衍生一些新的型号、改个前脸。有的新款车更简单,只是增添一些车身颜色选择,或者换套灯具而已。>>全文
二、价格联盟:所谓的价格联盟,就是几家商家在同一个品牌商都买相同的价格,也就大家早就串通好在一个价位区间活动的结果。>>全文
三、饥饿疗法:所谓的饥饿疗法,是在假相制造产能没有跟上,造成"有价无市"现象,然后的最主要原因,让消费者的喜好把握不准,说白了就是"空城计"。>>全文
四、降价补偿:为了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在买车的时候,消费者会得到一些经销商的保值承诺,所购车型在约定的某段时间内,若是生产厂家下调所购车型的指导价,经销商将补偿这个差价。>>全文
五、定单销售:所谓定单销售,就是汽车生产厂商为了减少降价带来的潜在损失,提前制定一个销售价格,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好处是由于这种方式没有库存,既可以减少周转用的流动资金,又可以避免库存商品降价损失。>>全文
六、买断销售:所谓买断销售,经销商希望以承担更多风险来换取更大的市场回报,但在一定意义上说,"买断"销售模式是经销渠道从完全依附厂家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全文
七、价格承诺:所谓价格承诺,是坚持执行该公司出台的价格大行动所承诺的价格政策。另外,若以后价格上调,已经预定的用户均不需要再加价提车。>>全文
八、动态营销: 所谓动态营销,是把传统的静态展示到马路上或者公共场所,让消费者在现实中体验、在运动中进行感知,以实际感受向用户传某种性能和品牌文化。>>全文
九、对比销售:所谓"对比销售",就是在销售自己品牌产品的同时,将自己竞争对手车型一一展示出来,供消费者对比试乘试驾。然后,消费者根据自己感受为各款车打分,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全文
十、纪念版车型:所谓纪念版车型,是为庆祝某公司成立m周年,将向中国市场限量推出的纪念版轿车,而且这种纪念版轿车可以涵盖全线品牌等。>>全文
  专题制作:李哲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