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狐汽车评论部上海车展特别策划

  前言:中国自主轿车品牌的探索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建国初期开始,自力更生的客观条件下,我们开始了进展缓慢的独立探索,涌现出很多先驱:凤凰、东风,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合资企业当道,一度出现自主品牌岌岌可危的论调;近年,无论是自主企业还是合资企业,越来越把自主当作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多样,各有得失。本专题通过7天左右的讨论,从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有不同企业行为和理念的研究为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指引方向……

 [编者按]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到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目前的自主品牌企业在采取何种路径?
自主品牌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
 
□ 陈清泰:买外国技术换了标识成了自主品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国内很多厂家正凭空“忽悠”出个自主品牌,而没有技术、研发等长时间积淀的品牌,仅是一只没有内涵、如同身披华丽皮毛的纸老虎。
    陈委员说,有些企业把买来的汽车知识产权和生产企业的产品说成是自主汽车品牌,显然就有问题了,把什么事情都和自主联系起来是不对的。这一说法显然以偏概全,有些极端。 [详细]

□ 唇枪舌剑谈自主:买品牌算不算 合资企业行不行

  陈清泰:你把人家的企业和产品买过来,没有把品牌买来,就说是自主品牌,这样很不妥当。
  尹家绪:为混合动力大声疾呼
  王浩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三种模式。南汽MG名爵汽车项目,是继国内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发展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第三条路子,是一种国内汽车企业以资本运作等形式拥有或主导国际著名汽车品牌及核心技术的一种尝试。
  曾庆洪:广汽自主品牌2010年推出,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从中高档开始。   
  尹明善:别人控股了还怎么叫自主创新?所有的企业,可以不分所有制,控股权是掌握在中国股东手里的,这样的创新才叫中国的自主创新。
  李书福:合资企业搞自主创新没有没有优势,要失败,所以就不可能搞自主创新。[详细]

中国早期汽车工业的反思
□ 陈虹:自主品牌发展的四条路径


  
上汽总裁陈虹认为:
    1、完全靠自己开发;
    2、充分利用市场上的一些资源,通过收购国际上的一些资源来进行合作;
    3、可以深化战略合作,同合资的外方伙伴一起开发汽车品牌;
    4、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完全可以做到发展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不误,完全可以“融入世界,合作共赢。”[详细]

□ 一切为了自立:自主品牌5种模式殊途同归


  
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自主品牌有五种发展模式。
    第一种发展模式自主研发是从模仿开始的;
    第二种发展模式利用国际资源寻求与国外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基于外方合作伙伴的技术,衍生出自己的产品;
    第四种发展模式首先从技术合作方引入产品,随后在其基础上发展自主品牌;
    第五种发展模式真正去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通常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操刀。     尽管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从而实现完全自主。“在发展自主品牌这一点上,不能再走南美的路。它的产业就像云彩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飘走了,因为它没有根。我们的根是品牌和研发,是资本的控股权,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寻求自立。”奇瑞董事长尹同耀这样说。[详细]

□ 自主创新之路 不同策略模式可相互借鉴

  
一直以来,上汽模式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来建立自主品牌竞争力,用荣威的广告语来说,就是“世界为我所用”。而吉利模式则是从低端市场切入,完成积累后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在做好做大国内市场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投入,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
  两家企业可以说是目标一致,却由于企业具体情况的差异,建立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完全不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模式间存在越来越多借鉴的可能性。就像一直避谈合资的李书福,也会改口说:“只要是对吉利有利的事,都可以尝试。”[详细]

□ 比亚迪汽车 自主品牌发展的新道路


  
与波导、奥克斯等企业对汽车业的疾进疾退不同,比亚迪没有只想着卖车,而是首先进行了内部调整和资源整合,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技术研发、零部件配套和网络扩张。比亚迪不仅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还建立了自己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在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年,比亚迪收购了北汽集团旗下的模具公司,组建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拥有了在模具方面降低成本、提高车身品质的能力。同年4月,上海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成立,下设20多个项目组,分别从事比亚迪系列轿车车身、汽车电子、安全装置及电动汽车等方面的探索。随后,比亚迪成立了上海汽车工业园,建立了构架齐全的汽车研发体系和整车检测中心,以及各种环境实验室。在完成了生产、研发、销售布局后,比亚迪开始集中精力推出第一款新车F3。[详细]

□ 上汽自主品牌之路能否一路走好?


  
一汽和奇瑞代表着国内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的两类典型企业。比较这两个企业,前者是完全依靠引进国外先进车型的技术来发展自主品牌,后者是走对外合作开发重要部件的自主集成道路。前一种开发方式导致的后果是缺乏车型的持续开发能力,后一种开发方式的不足是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我们对上汽未来的自主品牌之路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注重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并敢于做针对国内市场需要的改进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持续的开发能力,在技术和车型上不断推陈出新;第二,注重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提升,培育良好的自主品牌形象;第三,协调好国内外开发资源,最终建立由国内开发人员主导的具有优秀的整车开发和集成能力的开发体系。 [详细]

□ 上汽通过跨国收购和人才战略锻造自主品牌道路

  
陈虹表示,“关键是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开发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去抄,上汽和世界大多数汽车公司和机构有合作关系,不能图一时痛快,使自己失去信誉。”
现实决定了上汽必须从以前专注于合资收益转向高起点建立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他们打出的是收购牌。
   上汽对其国际化品牌“第一车”充满信心。“技术性能和豪华程度超过Rover原形车,整车性能可以与未来几年的国际同级别产品较量。” 上汽汽车的总经理王晓秋说,“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要有能力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水平,能够与国际汽车制造业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详细]

□ 合资车企诡异变阵 自主开发主攻还是佯攻?

    一直是国内汽车合资企业禁区的自主开发突然炙手可热,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汽车业在吉利、奇瑞等民族品牌的自主研发之后迎来了新一轮合资企业自主研发高峰。
    然而,吊诡的是,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雷声大雨声小,迄今的进展寥寥可数
笔者认为,这样做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有诚意、不是烟雾弹,但同时难以寄予厚望:在目前的合作股比结构下,合资企业的自主开发注定是市场配合层面而非技术研发层面,是配角而非主角。因为:。。。。。。。
   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汽车深层技术决不能寄望于此——虽然这会给合资双方带来滚滚利润——因为它的再创作和利润与一个电影译制厂的再创作和利润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精彩的电影原片还是来自于好来坞。而中国汽车界的奇瑞们、李书福们正在自己写剧本、自己导、自己演、自己制片、自己创作、自己赚钱或者自己亏着。[详细]

上海汽车的发展之路
□ 自主品牌能否修成正果?

  本土品牌在2006年打下了中国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江山,但如果对之沾沾自喜则会贻笑大方,因为这只是一种数字游戏。事实上,中国汽车业轰轰烈烈的自主品牌运动还远没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2007年1月中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06年统计报告,报告显示,自主品牌用2年的时间提高20%的市场份额:2006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214.6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7%,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98.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67%。在轿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车销量首次超过日本。
这是一组足以令国人激动的数据,它似乎让中国汽车工业一雪前耻。
    但细细深究却发现,去年最畅销的自主品牌轿车品牌仍是8万元以下的夏利、QQ和旗云等车型,这个级别的车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早已被业内公认为“卖苦力”阶层。而那些“豪华团队”的自主品牌在市场并没引起多大关注。
  中国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善于发现并利用后发优势。
  近邻韩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榜样。
  世界汽车业“后来居上者”当属日本和韩国。日本汽车产业的年产量到1960年还不到50万辆,但因为坚持自主开发虚心消化,日本很快诞生了丰田这样的有望冲击世界第一的王牌企业。而1980年代,韩国汽车产量仅是世界排名第十位的巴西的1/10。20年后,韩国已经被中国汽车企业当作“汽车先进国家”而被国内企业争抢。[详细]

□ 中国车市全球独秀

  2006年,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上汽集团纷纷宣布了自主品牌构想或目标。一汽今年正式宣布将在2009年实现自主品牌车百万辆;上汽收购韩国双龙、英国罗孚汽车后创立了“世界为我所用”的自主之路;东风集团也进行了自主品牌战略的发布。
  与奇瑞、吉利、华晨从零开始的低起点不同,中国传统的“三大”汽车企业走的是一条大手笔的自主品牌路线,它们通过和外资合作、购买技术或者重组兼并的形式,使自己的自主品牌路线日渐明晰。
  此外,以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小型汽车公司在今年推出了奇瑞A520、华晨骏捷、陆风风尚等车型,它们已跳出过去简单模仿的狭隘思路,正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来提升壮大自己。
    算下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有过三种:吉利、奇瑞摸索着带来无数麻烦的“模仿”之路;将外观外包给意大利的华晨、哈飞、长安走了一条“美容整形”之路;而上汽、一汽则走了一条“借鸡生蛋”之路。[详细]

□ 车界聚焦: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越走越有信心

  近日,还未正式上市的上汽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进入2007年江苏省政府采购首批协议目录。作为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荣威所受的“优待”首先来自于其过硬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自主品牌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这正是去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表现和所处政策环境的真实写照。
    与往年自主品牌只是占据经济型轿车领域不同,去年自主品牌有所突破,一汽、上汽自主品牌相继进军中高级车市场;自主品牌企业依靠自主研发在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取得进展;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也喜报频传。
    针对陈清泰委员的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以确实案例说明: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没有既定道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部分,打造后续研发能力及整个汽车行业的体系竞争力,是汽车自主品牌各发展道路的核心。抓住核心,形式可以多样。[详细]

相关资料

  上汽荣威的“五个第一”
  作为上汽国际化自主品牌的代表,荣威在其发展历程中实现了5个第一:
  第一个收购世界优势资源,在其基础上全新打造的品牌;
  第一个刚推出新车,就有后续概念车跟进,并且一年之内投产,体现强大研发实力的品牌;
  第一个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达到日交车100辆以上,进入良性轨道,体现完备体系竞争力的企业与品牌;
  第一个在中国引起英系车概念,并进行大量改进,创造中国汽车家族中的新一极;
  第一个在产品正式交付前,打响服务品牌,800电话全天候,销售网点覆盖高,服务品牌走在前列。

 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奇瑞
  日前惊闻,中国汽车工业的后来者——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一个完全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销量已连续3个月居全国第四,在全国自主品牌企业中已位列第一。那么奇瑞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里走完了别人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奇瑞如何从铺天盖地的洋品牌中获得生存机会,继而迅猛发展?奇瑞今后将怎样为自主品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全文]

 解构奇瑞自主品牌发展之旅:黑马是怎样出来的

  当奇瑞这匹“黑马一骑绝尘之时,有关它的“悬念”在不少人心中仍然存在:奇瑞的车是怎么造出来的,奇瑞的产品可靠吗?奇瑞在自主开发、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能够继续走下去吗?日前,本报记者对奇瑞进行了将近一周时间的“探营”,希望能借此“解开”有关奇瑞的种种“悬念”。[全文]

 上海大众进入自主开发阶段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把上海大众20年的产品开发工作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海大众从成立之初开始,通过产品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与配套厂一起构筑了零部件国产化体系;第二阶段,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帕萨特轿车,开始进入了产品开发的起步阶段;第三阶段,从引进技术、联合开发逐步进入自主开发阶段,桑塔纳3000的诞生,则标志着上海大众的车身自主开发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全文]

相关专题
车展策划:白皮书

 2007上海车展专题

自主品牌六日谈预告
自主品牌有无既定路线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二:自主品牌有无既定路线
  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到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目前的自主品牌企业在采取何种路径?

“拿来主义”还是“闭门造车”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三:“拿来主义”还是“闭门造车”
   自主品牌的发展到底是一个实行“拿来主义”还是“闭门造车”?利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是否会导致受制于人?自主品牌如何发展更扎实?

上汽、南汽的高端自主之路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四:上汽、南汽的高端自主之路

    上海国际车展在即,上汽荣威展现东道主风范,备受关注,从车模提前曝光到将要参展的七辆车,从展台布置到体系竞争力打造,上汽欲借荣威展示其国际化自主创新之路的成绩。南汽名爵将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公布价格,吸引眼球。名爵项目准备引进投资者的消息,名爵新车下线,宣称走出自主品牌第三条路,等等,成为近期的热点新闻。荣威与名爵两款英伦名车,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未来发展趋向,值得探讨。

打造体系还是买进工厂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五:打造体系还是买进工厂

  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收购有两条路,一个是收购核心技术,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比如上汽荣威;另外一个是买回生产资料,自己做老板,比如南汽名爵以及正在盛传的一汽出手克来斯勒。万亿外汇储备 打造体系还是买进工厂?

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六:自主品牌 谁能笑傲汽车江湖

  2006年,自主轿车份额达26.4% ,首超日美德系成第一,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斗法,凭什么立足? 自主品牌阵营中,上汽、 一汽 、奇瑞、 哈飞、长安、 吉利、 江淮 、比亚迪谁能笑傲汽车江湖?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