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自主轿车品牌的探索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建国初期开始,自力更生的客观条件下,我们开始了进展缓慢的独立探索,涌现出很多先驱:凤凰、东风,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合资企业当道,一度出现自主品牌岌岌可危的论调;近年,无论是自主企业还是合资企业,越来越把自主当作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多样,各有得失。本专题通过7天左右的讨论,从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有不同企业行为和理念的研究为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指引方向……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已经酝酿两年的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公告,本次油耗的测试单位—中机中心已经完成了测试工作。 中机中心已公布了31个厂家407种相关车型的“测试油耗”,它与厂家公布的车型理论油耗有较大的差距。本次公告的测试数据为综合工况数据,综合了城市和郊区的道路状况,与顾客实际行车的油耗非常接近。另外,测试采用的标准与欧洲标准是一致的。[详细]
虽然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我国汽车界的共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对发展自主品牌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却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了4.3%,其中,自主品牌轿车、MPV、SUV的全年销量同比下降6.83%,部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下降高达50%以上。[详细]
□ 吴邦国视察华晨称将大力支持民族自主品牌
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参观了中华总装生产线、宝马展厅,并详细了解了华晨汽车“高起点自主创新”所取得的喜人成绩。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介绍说,集团在2006年超额完成了二十万辆的销售目标,以骄人的业绩重新跻身中国汽车销量十强。对此,吴邦国委员长对华晨汽车“高品质自主品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兴地表示,国家、省市应大力支持民族自主品牌。[全文]
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2日在此间说,商务部将采取推出先进典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海外发展等三大具体措施扶持自主品牌建设。[全文]
中国汽车的自主技术研发还处于学习阶段,创新,是我们应该永远坚持的自主研发的方向,但它是建立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之上。只有理性、科学的“自主”才能给中国汽车带来活力,国家政策和舆论方向应该在这方面正确引导。[全文]
无论是有合资背景的一汽、长安、华晨,还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的奇瑞、哈飞、长城、华普,在本次车展上都有突出的表现,着实令人欣慰。看这届车展,最大的直觉是:似乎国产品牌开始反击了!不过,这还只是表象,在合资品牌占到90%以上的汽车业内,国产品牌还在苦苦挣扎。[全文]
但毫无疑问,随着自主品牌开始在全线产品上和合资公司展开竞争,价格一直高高在上的合资汽车价格面临全面降价的压力。五年之前仅有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充当车市价格战的“鲶鱼”,而随着比亚迪、华晨汽车以及上汽自主品牌的纷纷加入,车市的“鲶鱼”已壮大到一大群,在自主品牌与时俱进的背后,合资品牌固有的价格优势开始日益微弱,为未来的市场份额而战成为合资汽车公司纷繁降价背后的最大动力。[全文]
本月厂商纷纷举起降价的“屠刀”,它们或为销售冠军的宝座而争夺,或为实现残酷的战略目标而主动出击,或为新车型的加入而腾挪空间。[全文]
专家认为,通过这两年的自主创新之路,国内自主汽车企业在技术的进步上并没有跟上跨国公司发展的步伐,质量差距也将越来越明显,拉大使用价值差距,进而拉大品牌价值差距,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目前合资品牌的产能过剩将迫使自主品牌在2008年面临更严峻的压力,因为仅丰田、本田和现代的产能剩余到2008年就将达到63万辆,自主品牌所拥有的价格优势将变得十分微弱。[全文]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受小排量解禁、汽车消费税新政、进口关税触底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合资品牌汽车价格一路下跌,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的降价幅度,广本雅阁、北京现代伊兰特、别克凯越等等车型价格创造历史最低。而自主品牌汽车如吉利、华普、比亚迪F3、奇瑞、长城、富迪、等等市场价格却没有下降,即使有个别品牌车型降价,也是小范围的或者是汽车销售商的促销行为。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两种价格走势截然不同的阵营———连降不止的合资车和价格坚挺的自主品牌。这种趋势在7月表现得非常明显。业内人士分析,8月份将加剧这一趋势。[全文]
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倒是上汽宣称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颇值得人寻味:“打造高起点、国际化自主品牌”———“国际化”,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很打眼的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是群雄逐鹿的热地,后起的中国自主品牌们,在这片“热土”上博得一席之地已属难得,而上汽一出手便冠以“国际化”之名,是炒作还是实招,其国际化的“底气”何在? [全文]
日前,在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体系”。在一汽和上汽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了打造集团体系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有专家分析认为,在经历了产品竞争、企业竞争和品牌竞争的洗礼后,汽车行业迎来了体系竞争时代,这很可能是大多数企业战略转变的开始。[全文]
自主开发的路,大概可以把整个的工程分三期把完成,形成整车跟类车,以及发动机,包括电子,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开发能力。 在安亭国际汽车城里我们的检测中心,是国内目前最好的。50万平方米规划,投入18亿,现在已经开始动工。现在是第一期,形成1000个人的规模,将来规模最大的时候要4000个,包括我们的150个老外。投入的时候,要逐步的扩大,但是在规划的时候,我们最终实现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全文]
上汽股份副总裁、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作了《在体系竞争力的推动下,实现持续增长》主题报告,指出2006年的工作目标就是和经销商、维修站一起建立灵活高效、激情敬业、协同共赢的一体化团队,实现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盈利性的卓越增长,为顾客、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全文]
收购罗孚75、25和罗孚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对罗孚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加上对韩国双龙的控股与整合,上汽为自主品牌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不仅如此,上汽还出资建立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吸纳原MG-Rover公司的研发核心专家团队,组建海外研发中心,为将来的自主创新未雨绸缪。高起点、国际化,保持技术上与世界水平的同步发展,并在前沿技术领域,争取新的突破,以争取在未来汽车产业格局中的领先位置,这是上汽自主创新的特点。 [全文]
活动联合专业汽车研究机构、权威专家及媒体成立活动组委会,通过评选、高峰论坛、颁奖典礼等形式,逐步提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专题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篇之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7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汽车逆风飞扬,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都取得新突破。不过,汽车社会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环境、能源、道路、安全等造成了巨大压力——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紧张、车祸高发——国人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不得不同时咀嚼着一些苦果。 [专题回顾]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一:中国自主轿车的先驱们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到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目前的自主品牌企业在采取何种路径?[全文]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二:自主品牌有无既定路线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到底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目前的自主品牌企业在采取何种路径?[全文]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三:“拿来主义”还是“闭门造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到底是一个实行“拿来主义”还是“闭门造车”?利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是否会导致受制于人?自主品牌如何发展更扎实?[全文]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四:上汽、南汽的高端自主之路
上海国际车展在即,上汽荣威展现东道主风范,备受关注,从车模提前曝光到将要参展的七辆车,从展台布置到体系竞争力打造,上汽欲借荣威展示其国际化自主创新之路的成绩。南汽名爵将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公布价格,吸引眼球。名爵项目准备引进投资者的消息,名爵新车下线,宣称走出自主品牌第三条路,等等,成为近期的热点新闻。荣威与名爵两款英伦名车,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未来发展趋向,值得探讨。[全文]
自主品牌六日谈之五:打造体系还是买进工厂
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收购有两条路,一个是收购核心技术,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比如上汽荣威;另外一个是买回生产资料,自己做老板,比如南汽名爵以及正在盛传的一汽出手克来斯勒。万亿外汇储备 打造体系还是买进工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