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北京来看海。”微博上一句调侃式的玩笑,暴露出了北京城市建设中的最大软肋。6月23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雨,让北京城市交通陷入瘫痪,部分地铁停运、多处路段因积水而中断。这是继去年9月17日晚高峰一场小雨致道路爆堵而瘫痪之后,北京再次出现的交通难题。而这场堵灾的原因已经不能再被归结为机动车的过快增长,而罪魁祸首是脆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详细】
分享到搜狐微博
下雨几乎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杀手,每一场雨都会让城市交通堵上三分。如果遇上极端天气,城市交通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2010年9月17日傍晚,一场小雨让周末晚高峰的北京变成了一座堵城。从这之后,交通拥堵正式成为北京市政府首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2011年6月18日,1998年以来最强的大暴雨袭击武汉!城区降雨量达到193.6毫米。市内超过82处路段不同程度渍水,全城交通几近瘫痪,不少市民无法回家。
仅仅一周之后,同样的景象出现在北京。2011年6月23日,暴雨袭击北京城。多处地铁站点漏水,形成地下瀑布,多条地铁线路被迫停运。路上交通也因部分路段积水过深而中断。
尽管北京人对于堵车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被泡在水里的滋味却不好受。不少被堵在路上的市民在微博上苦求尿不湿。
北京、武汉等城市遇到的交通难题不能仅归结为极端天气的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今年初,北京出台了一揽子缓解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在按车牌尾号限行的基础上,实行了摇号购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高峰期限制外地车上路等一系列缓堵措施。还有一条特别针对极端天气的措施,“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将对部分路段实施单双号限行”。但是,当极端天气真的来临的时候,这条解决方案几乎形同虚设。
号牌限了,许多人愿意以多出几倍的价钱换取一个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购车资格;停车费涨了,许多人也心甘情愿用比房子更贵的价格购买一个几平方米的车位。我们不反对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交通,但我们希望更多的支出能带来更好的交通环境和基本的交通保障。
随着暴雨越下越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微博来分享北京的路况信息。而最初的担忧之情,也逐渐演变成了一场透着无奈的微博狂欢。
下午,一张某地铁站阶梯形同瀑布的照片开始在微博上流传,一开始还有人怀疑照片的真实性,可随着越来越多地铁漏雨的照片发出,人们开始自嘲,“欢迎到北京地铁来看瀑布。”
人们焦躁的担忧之情也逐渐转变为一个个无奈小段子: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交车船使用税了。”
“在北京漂了这么多年,姐终于拥有了一套海景房。”
“北京所有的地铁站在此时都叫积水潭站。”
“这个夏天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到北京来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