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3系轿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项目实施中期,宝马3系、5系的年产销量将达到3万台……”3月27日,华晨宝马合资项目签约,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安表示,华晨今后将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汽车主业,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通过坚持自主开发、广泛开展全球合作,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汽车制造集团。
锁定汽车开展“瘦身”运动
华晨名声很大,但是华晨的主业是什么呢?一年多以前,在其鼎盛时期,要简单地用一句话说清楚怕是不易。华晨拥有四家上市公司,涉及四大产业:金融领域,华晨斥巨资成为广东发展银行的大股东,同时,成立民生信用担保公司;生物医药领域,推进基因工程等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开发基因芯片;航天科技领域,甚至提出与航天科技部门开发新型飞行器;当然,还有汽车。华晨计划到“十五”末,投入滚动利润和自筹资金250亿元,建成年产汽车50万辆的中国汽车大集团;建立一个一期年产50万台、二期100万台的发动机工厂,生产世界领先水平的增压直喷发动机。
四条战线,哪条都想打胜仗,齐头并进,结果可想而知。2002年初,华晨爆发股权之争前,管理层敏锐意识到,“四面”出击已经不行,必须对发展思路进行调整——主做汽车,其他行业“瘦身”。“锁定汽车主业,不仅基于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判断,更主要是因为华晨的团队、手段、视野、经验都源于汽车,汽车是华晨最成功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时任华晨总经理的苏强说。
如今,华晨股权之争尘埃落定,辽宁国有独资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所持有的华晨中国39.45%的股权的协议收购,成为华晨的大股东。
同时,华晨的“瘦身”运动也基本完成。“如今再提起华晨,人们看到的将不再是‘迷宫’,而是清晰的以汽车为主业的新华晨。”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苏强所说的新华晨,在汽车产业的投资规划上也内敛了许多,不仅放弃了发动机项目,与其他跨国公司的合作也束之高阁。苏强说:“企业真正做大做强不能靠讲故事。华晨要实实在在靠产品、靠市场营销,真正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做强主业资金链才更结实
过去华晨提出以金融为手段,以汽车为目的,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运作,为汽车产业提供资本支持。如今,华晨提出放弃多元化,专注于汽车产业,是不是意味着华晨放弃了原先在资本市场上的长项?是不是意味着华晨汽车的资金链条不再像原来那样顺畅?这是否会影响华晨汽车主业今后的发展?
苏强告诉记者,过去说是以汽车为目的,实际上金融才是真正的目的。当时,华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平台,目的是为了扩充规模,并不是扩展融资渠道来为汽车服务。2001年,申华控股配股融资了10亿元,没有一分钱投到汽车上。但为了支持配股,却从华晨汽车的主业金杯客车中分流了零部件制造和销售的部分利润。“靠一个公司支撑一个庞大的上市公司实体,这是非常危险的。”苏强认为,现在华晨集中搞主业,做汽车,逐渐剥离跟主业无关的企业,只能让华晨汽车这个资金链更加结实,不存在资金断链的问题。
苏强介绍,中华轿车4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来自企业自身利润和发股的资金,至于跟宝马合资,华晨是以资产形式投资,将中华轿车涂装设备、四大车间的厂房作为出资投入,无需投入新的资金。
此外,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转变:过去华晨股权归属不明确,主业太散,没有合作伙伴,企业发展太随心所欲,信息披露不透明,这些都制约了华晨的股价和融资能力。如今,华晨股权已经明晰,一个股权清晰的公司可以得到更多支持;明确了以汽车为主业,突出其核心竞争优势,资金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前景清晰可见;汽车业务、产品规划目标更明确、更务实,上市半年的中华轿车已赢得了市场认可,金杯轻型客车销量逐年稳步增长;华晨与宝马合资项目进展顺利,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华晨加强国际合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2003年3月上旬,中华轿车累计销量将近1.6万台,2月当月销量突破3600台;金杯海狮2003年销量已超过1万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