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培站在经受长途考验的赛欧车旁显得十分自信 |
重返海南是莫小培多年的心愿,那里不仅有他当年留下青春足迹的军农场,还有他青年时代就深深印入脑海的五指山、万泉河和松涛水库。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从深圳开车到他梦想的地方,而为他实现这一“远征”计划的是他心爱的赛欧。
4月30日
晴 首天记录:736公里
清晨6时,当东方吐出第一丝朝霞的时候,我和妻子就上路了。红荔路、北环路、广深高速公路眨眼间就被我们抛到了脑后。7时30分,我们就来到了中山市市郊,我惬意地对妻子说:平时这个时候是我去上班的时间,而此刻我已在离深圳100公里以外的地方了。
按照原定计划,我们今天要赶到湛江过夜,从深圳到湛江有570多公里,我过去开车还从来没有跑过这么长的距离,但今天心情好、天气好、车况好,跑完这段路程应该是有把握的。
过五桂山隧道、黄杨大道、崖门大桥后不久,我们就开上了沿海高速公路。在这又宽又直的崭新公路上,赛欧充分发挥了它优良的奔驰性能,从金门到阳江146公里路程一口气就跑完了。妻子看了看表:“一小时零五分!”我也不禁惊叹道:“这就是说,我们是用135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跑完这段路的”。
在阳西用过午餐,我们把赛欧开上了325国道。车到湛江郊区时,一看表,才下午2时30分。我们给车加满了油,准备进城观赏市容时,妻子突然说:“既然还这么早,何不一鼓作气开到海安去?”这话正合我意,我说:“对,今天就过海,我们又省出半天时间来了!”其实,我还有其他的想法,一是创造本人驾驶新记录,二是考验一下赛欧长途奔跑的能力。
下午5时05分,我们到了海安加油站,6时10分上船,8时到海口秀英港。50分钟后住进兵工大酒店。赛欧的里程表上记录了这一天的成绩:736公里!
5月1日
晴遇修路底盘经受考验
翌日,赛欧驶出儋州市,向琼中方向进发。友人之前告知:到三亚去,中线比西线近,路也好走。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走中线去三亚顺便看一看闻名天下的黎母岭、五指山!
上午10时40分到了清秀的琼中县城,从这里到三亚有170多公里山路,按照正常的速度,我估计可以在下午1时左右到达三亚。然而,乐观情绪很快就消失了。赛欧还没驶出县城,就遇到大规模修路!车轮下面是仅够两辆车并行的柏油路,更令人叫苦不迭的是,这段路的每一个转弯处都在施工,原路面已挖掉,民工正在架设涵洞,而过往的汽车只能在旁边临时开挖的泥石上驶过。在这些地段,过往的车辆都排起了队,一个方向的车走完了才轮到另一个方向的车走。地面坎坷不平,可怜的赛欧由于底盘低,大石头常常把车底的铁板撞得“嘭嘭”作响,叫人心痛不已!
不过,赛欧面对困难并不气馁,不管多坎坷的地段,只要稍踩油门都能以D挡轻松越过,事后回想起来,我对小赛欧的爬坡性能、越野性能刮目相看了!
过了什运乡,还有毛阳镇。下午3时25分,五指山市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乖乖!我们用了将近5个小时才走完这段漫长的80公里!从五指山市到三亚是90余公里的水泥路,一个多小时就跑完了,整段路几乎全是下山路。
5月5日
阴转大雨在暴雨中永往直前
快乐的时光过得快,三亚、琼海、海口、湛江,回想起来就像梦一样如真似幻。昨天晚上在神秘的海陵岛金沙滩度假村过夜,再一次伴着海风和涛声入梦。
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了。距离深圳只有400多公里了,我们睡了一个懒觉,8时多才出发,到阳江市吃了一顿海鲜早餐,慕名买了两把阳江刀,加满汽油,10时05分,我们开上了回程的沿海高速公路。
我们还是照例一路风驰电掣般地行驶,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东方天际出现了浓黑的乌云,那乌云在迅速逼近,迅速扩大。不一会儿天空就像6、7点钟时那样阴暗了。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打得赛欧的顶棚“叭叭”作响。这时天色稍微亮了一些,前方的一切变成白茫茫的一片,我们终于遇到了特大暴雨!莫小培把车速降到了每小时70—90公里,无情的雨水劈头盖脑淋了下来。雨刷开到最大限度,还是无法有效刷去前方玻璃上的积水,因为此刻的雨水不是一滴滴、一丝丝下来,而是倾盆而下!车窗外的景物变得一片模糊。
在如此大雨中,高速公路上难免出现了一滩滩积水,当赛欧某一侧的车轮驶入积水中,由于阻力增大,速度会骤减,而另一侧车轮还在高速运转,这时汽车就会出现偏转。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要紧紧握住方向盘,同时踩刹车,以免汽车翻倒!由于赛欧具有良好的ABS系统,在积水严重的高速公路上没有出现严重的侧滑。而另一辆黑色大轿车却由于方向偏转,车头车尾被隔离墙碰撞得面目全非,几辆警车正围着它,忙得团团转。
由于雨水过大,许多刚才还跟我们较劲的其他轿车纷纷驶下高速公路避雨,而我们的赛欧还像海燕一样,在惊心动魄的暴风雨中勇敢地翱翔!
11时35分,雨停了,丽日晴空。我却没有提高车速,而是以异常轻松的心情看着刚才一辆辆还在躲雨的房车从我们身旁豪气十足地飞驰而过。我并不想跟谁比出一个胜负高低,反正赛欧的表现实在出色就够了。
在神湾镇吃午饭,品尝了著名的中山鸡,随后,我们便不慌不忙地开车回深圳了。
车主:深圳博物馆 莫小培
采访/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陈峡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