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汽车专家们将汽车制造厂的散、乱、杂视为中国汽车业的症结。因此,整合产业资源、控制数量也就成为发展国产车的一剂良药。
近两年国内轿车企业的门槛却似乎突然降低了,奇瑞、江苏悦达、吉利等纷纷跨入轿车阵营,另外还有中华、烟台大宇等一大批企业在等待机会。
在对待这些新兴企业的态度上,媒体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企业被称为“鲇鱼”,老板也变成了“斗士”。
事实上,“鲇鱼”们的表现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在去年,奇瑞和吉利两者的产销量之和就已超过了老品牌富康。如今,这些新兴的轿车企业已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实,吉利、奇瑞等的立身法宝很简单,就是紧紧抓住主流轿车企业的“软肋”——价格和车型。尽管因此也落下了“价廉质劣、低级模仿”的恶名。
抛开技术因素,单纯从外形来看,奇瑞等车型是针对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的。连处处模仿富康的“美鹿”轿车也采用了更加通透的水晶大灯,这令看惯了老式富康大灯的人们眼前一亮的同时,不禁要问:富康在做什么,自己为何不改进?
或许,把富康和美鹿放在一起比较有失偏颇。作为媒体,我们也能体会到其需尊重原型车知识产权、不能擅自更改车型的苦衷,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更易将其理解为对市场需求的一种漠视。
说得极端点,国内主流轿车厂对用户需求的尊重远远不够,他们更热衷于引入与世界同步的车型,而不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产品。正因此,他们才给“后来者”留下了大块市场空白。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主流轿车企业是中国汽车的基石,但在目前我们却希望再多几个奇瑞、吉利,让那些主流企业受点冲击,这对中国轿车的长久发展将是益多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