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匣子” 掀起你的盖头来 |
作者:[ 朱晓雯 ]
来源:[
解放日报
]
|
|
汽车“黑匣子”——这一新名词近来逐渐流行于沪上公交行业。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2003年年底前要力争让上海所有公交车辆都安装“黑匣子”,由此,近日由北京伟航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沪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黑匣子”成了政府、公交部门和生产厂家共同关切的话题。 为什么要装汽车“黑匣子”? 驾驶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违章抢道、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一向是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汽车安装上“黑匣子”,可以对驾驶者的心理、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逐渐规范驾驶行为。 “黑匣子”的真名叫“机动车行驶记录仪”,是1970年率先在欧洲大陆出现并广泛使用的一套交通安全管理仪器。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数字式记录仪,它不仅可以记录机动车运行全过程的全部数据(包括速度变化、行驶里程等),还可以通过配套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对驾驶员甚至整个车队的管理和监督。 以北京伟航开发的IBB-2C型机动车综合记录仪为例,一张容量为4兆的IC卡,可以记录一辆车大约一个月的行驶数据。在早晨开车之前,驾驶员只需将IC卡插入显示器,他一天的驾驶行为就处于监控之下:上电时间、开/停车时间、行驶全过程的速度、司机的操作状态(包括对刹车、喇叭、气压/雾灯、开/关门以及左/右转向灯的操作),这些数据都将一一记录在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读卡器将这些数据读入计算机。 使用行车记录仪,可以给管理者、乘客、驾驶员带来“多赢”局面。对管理者而言,通过它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可以杜绝开飞车、跑私车、偷燃油等不良行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也降低了车辆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对于乘客而言,驾驶员用了心,他们也就坐得安心。如果驾驶员有违章驾驶行为,“黑匣子”也是他们投诉的依据。驾驶员受“黑匣子”监控后不仅将规范行车,自身也能受到保护。以往发生了交通事故,驾驶员只能听凭交通部门处理,而有了这个记录仪,就可以据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辩护。 “黑匣子”的明天会如何? 汽车“黑匣子”今天还是个稀罕物,但几年之后,它会变得与公共交通卡一样普及。今年7月,926巴士的27辆申沃客车率先安装了记录仪,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我国,行车记录仪还是一项发展未成熟的技术,所以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秀宝最近提出,希望记录仪能够“与时俱进”,也就是一旦装上后,如需作技术上的改动,做到不更换硬件而更换软件。同时,要求记录仪的质量进一步过关。上海每天有五、六十张公共交通卡损坏或者出现故障,希望记录仪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行车记录仪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说,一旦发生事故,能否保证被找到,这就涉及到它的耐高温性、材料强度等。还有,现在管理者对于驾驶员的管理都是事后的管理,能否做到同步监控,真正防患于未然。而且,目前行车记录仪尚不具有法律证据的作用,做到像飞机“黑匣子”一样全面推广、发挥事故分析作用,看来还有待时日。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