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搜狐汽车请来搜狐汽车评论员、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先生;搜狐汽车评论员、汽车业独立撰稿人钟师先生;搜狐汽车评论员、汽车市场专业分析员阿东先生一起和我们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汽车展会。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历史凝聚在车展上。大道多艰,中国汽车业发展历史的每个脚步,都会使我们了解我们汽车业的过去,今天和将来。我们已经在很多行业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奇迹,在汽车业,我们同样能够做到。历史的一小步,就是现实的一大步。上海车展,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大步。
中国有个大上海,上海有个城隍庙,城隍庙外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车展妙语。
主持人:本届车展上我们一如既往,看到许多非常光鲜的进口车。这似乎是国际车展的其中之意。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同样吸引眼球的国产轿车,其中还有许多是即将推出的与世界同步的轿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轿车。这些现象是不是意味着国产车已经彻底摆脱了在国际车展上总是配角的地位?从这次车展上,我们如何来看待进口车和国产车之间的关系呢?
钟师:现在展场上厂家多、产品多、品牌多,这是以往各届车展所不曾出现的现象。但是,是否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国产汽车在市场上坐大了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现在由于产业政策的逐步放宽,所以各地的汽车企业也把汽车当做一个最强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力度进行投资、生产。弄得产品现在叫百花齐放。但是,这种百花齐放是在别的国家不曾出现。我们的品牌非常的杂,真正国产的强力品牌,我们能看到的到底有多少?占主流前三位的就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这是主导市场的主流车型,但是他们是带有国产车标记的外国品牌。
主持人:如果说先不考虑品牌的概念,仅仅从原产地考虑,我觉得在本次车展上,中国生产的轿车已经是非常跳眼。
贾新光:你这个感觉是对的,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两年的汽车展的政策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原来尽量要限制外国厂商的进入,现在转变成是欢迎外国厂商和中国的骨干集团合资,这样减少直接的进口。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愿意在中国做直接生产,无论是从减少生产成本还是贴近市场各个角度,他也愿意到这儿做。所以这两方面应该都有这种积极性,就是说都愿意在中国多生产一些。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这次车展的局面。国际品牌基本上都在中国有了生产基地了。第二个就是大集团已经和多个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了。再有一个从车展上来看,合作生产的都是新产品,原来所看的一下展出十几年的产品这次都没有了,基本上是去年投产的,或者是今年投产,或者是今年下半年明年要投产的。这表示现在在中国的生产同步了,一个是原来合资因为限制只有少数几家,第二个就是外国公司从原来拿老产品变成了拿新产品。现在来看,在这个车展上,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的产品不是那么容易截然分开了,过去一看这就是国产的,这就是进口的,现在这个界面在模糊,跟得很紧。
主持人:模糊概念我觉得特别准确。车展上纯进口车实际上也带着一种暗示,就某些款的车,有可能就是下一步要在中国生产的汽车。
贾新光:对,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这样的。或者他试探,比如说如果这次展示他接受了,他可能就搬过来了。
钟师:但我们有时候看有些车型倒也不尽然。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一汽天津在未来,可能在高档车上会引进皇冠车型,大家好象都在这么说。按理说如果这个车型选定的话,这次车展应该亮一下,听听用户的反映,这次恰恰没有出来,把以前卖的很好的进口车反而都带来了。这些车象克罗拉这些车不是说没有可能,在一汽和丰田里可能会有可能,但不完全对。我想引进很多进口车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就是现有的品牌在消费者脑子当中再巩固畅销车品牌的概念。一些新的品种在测试市场,可能性都有。也不一定非得是将来合资厂里一定是拿这个车做探测器,很难说。
阿东:不管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毕竟国内都是生产别人的车。就是说中国产的车是否摆脱了一个配角的地位?对这个问题我基本上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如果说中国的工程师,在国外车的品牌之下去生产,那么永远摆脱不了当配角的地位。因为这个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核心,在这么一个国际经济环境下,我的品牌是名牌,你的没牌,我的产品卖一个美元,你的同样的产品可能只能卖一分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利润是落在了品牌拥有者的手里。所以我认为如果中国的汽车厂主要是做国外品牌车的话,中国的汽车工业就非常被动。现在我看见很多汽车厂在做广告的时候,都会强调一点,我们现在奉献给消费者的车是非常非常先进的。为什么说他很先进呢?因为是某个大的外国汽车公司在全世界同步推出的,所以我先进。我认为,这种情况,因为我们讲国际经济大循环,或者说国际分工,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但是在这同时,中国的汽车最好也要有同样数量的、同样水准的品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步推出。这样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非常的朝阳了。现在都是拿着人家的牌子对消费者说我怎么怎么好,能不能说让国外的消费者,或者国外的汽车厂方也拿着中国的牌子对他们的消费者来说,我现在生产的是中国的某个著名的品牌,现在在全世界同步推出,你们买吧。
主持人:当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境界了。但是我觉得就中国目前的国情,就中国汽车工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我觉得那还只是一个理想。从这个车展上,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制造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汽车越来越多。而反观这个车展上的进口车,却不能给我们的参观者象过去那么多的兴奋。我想可能这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
钟师:我看了一下进口车整体的情况。有的厂商很大,也带进了一些产品,我觉得他好象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他真的带进来产品,我真怀疑有的产品带进来真是能好销?我觉得不可理解,这个车带进来干什么?可能就是为了使得那个展位的面积能撑到一定的程度,充个数的意思。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说有些国家,比如说象日本,日本几个厂家基本上带进来的车,其实是已经有点过气的,但是这些车前几年一直在中国卖得很好的。有的车还没有到换代的时候,一个产品周期大概三四年,我们可能赶到他第三年的时候引进,可能明年就要换代了。还有很多的车型还是改进型,跟以往的车型有点小的变化,但是大的东西没有怎么太变。日内瓦或者北美车展,每次争奇斗艳非常厉害。但是我觉得现在老外的心态很平静,也不来指望抢你什么进口车,非得拿最靓的东西。他们现在心思大概是在觉得真正做好国产的合资产品可能是他目前最着重考虑的问题,进口车就是一个陪衬,我估计这两年,老外在沉住气,三年以后的国际车展就不会象现在这么一个温吞吞的感觉。
阿东:我同意钟师的说法,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国外汽车公司现在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把握,比多少年以前显得成熟多了,不是很冒失,或者说很害怕丢掉。这样就使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运动员,前苏联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因为他的实力很强,他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他打破世界纪录,每参加都打破一次,每次就是一厘米。现在的外国公司拿他们的汽车产品到中国来显示他们的实力,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包括尼桑、丰田,车展上车太多了,记不清楚了,他们拿来的概念车,有的车子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是可能有一些小改进,但是不是一个彻底换代的产品。
贾新光:你说的那个感觉,应该是有政策背景。这个政策背景应该说最主要的一个背景,就是说因为在入世之后到2005年之前,有一个配额的限制。进口车卖的好也卖不了多少辆。这次从进口车来讲,没有太多跟这有关系,你这车再叫好,也拿不着多少配额,卖不出多少。这是跟市场有关系的。这次拿来的,我觉得整个车展都比较实际,都是主要贴近市场,能不能卖出去,或者将来能够卖出去。
主持人:说的非常对,刚才钟先生也谈到,老外这次参展心态越来越平衡,实际上我理解,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参展,从过去的不屑一顾,到后面为了获得中国政府的批文而大献殷勤,到后面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品牌而不惜血本。现在我觉得应该是更加商业化,更加实际了。
钟师:举个例子,上两届车展,包括上海和北京两届车展,老外那个场面谱是摆得最大的,比美国还大,关键是为了拿到中国的生产项目。这也是要向政府或者向他的合作伙伴显示他整个实力,我记得两年前那次上海车展,我数了一下将近19-20种不同的车型,场子铺得非常满。这次搁在一个角落里,慢悠悠的把这些东西对付对付,老外反而坐在角落里歇一会儿。我看到展台的面积里面很有文章。
贾新光:韩国最突出的是说没有拿到项目。
阿东:我想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市场化运作。因为他做展览,说他做秀也好,显示实力也好,毕竟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商业利益,为了实现他的商业利益要权衡他投资的回报,如果说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项目,已经在中国立足了,那么他一定要下很大的血本。根据他的实力,根据他在中国扩展市场的计划,现在各个国家大公司,我觉得他们都非常的理智,成熟的看待这个市场,决定他们投向展览的举措。
主持人:谈到国外厂商的商业意识,我想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次在车展上推出来一款世界上最贵的宾利轿车,我想生产商不可能把宾利这款车拿到中国来生产,他到上海来展示就是要卖这款车,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今天我还采访了这款车在中国的销售代理,整个过程我就感觉到一个浓郁的商业意识。
贾新光:这个历届车展的展出,希望在当地卖,除了概念车之外。我觉得这次也非常实际,他拿来了考虑能够卖。甚至都有可能他先有订货了。
主持人:在这次展会上,进口车这种商业色彩越来越浓,给人的感觉如果说我们分成进口车和国产车,他们的参展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进口车我想更主要追求的是一种销售,一种促销,而真正展现实力、拓展市场、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是大量的国产车。如果说我们单单看进口车,可能会有一个感觉是一个展销会。
钟师:再仔细看,国产车这边很多观众比较关注,相对来说比进口车关注的更多一些。一方面当然是进口车车型不是最最代表时代潮流,显示技术前沿的车型,跟这两年欧洲、北美展的东西不一样,所以大家兴趣相对减少。国产车因为现在购买力增大,很多人买车的目的不是要欣赏他的某些概念,看仔细了以后,可能要到外面去,最后拍板的时候做一个依据,所以他看得比较仔细。这可能会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可能会看得很仔细。这两个反差给人感觉,国产车看的人好象比进口车稍微多一点。
贾新光:我觉得可以这么比,一个从国内市场来讲,过去是看热闹,平常路上看不见的车,现在看车展实际上是去找车去了,他自己买挑车、找车。这样他展出的东西就贴实际,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车展,商业味更浓一些。第二个就是说世界各个地方车展,都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来定。比如说北美车展和法兰克富这样的车展,都是顶尖的,这两个市场恰恰是消费水平最高的。他那个地方不怕贵,就怕你不新鲜,不独特。在中国就怕贵了,所以这也是不同地区的市场。
主持人:说了半天进口车、国产车,我想可能大家观点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大家认可的。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国产车引起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进口车。而且我们可以预见到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发展。
版权声明:搜狐汽车评论之“城隍庙语”以及其他专栏作者文章,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