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不能片面指责三大企业不搞自主研发(图)
AUTO.SOHU.COM  2004年04月09日21:07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肯定合资企业的“本土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合资企业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正是合资的成果挡住了加入WTO以后进口车的致命性冲击。

  ■从合资企业中,中方不仅学习了制造,也学习了开发,可以树立起自己的“本土品牌”。

  张兴业:这次关于自主开发的大讨论有些问题已经涉及到中国汽车工业引进外资,发展合资企业的道路对还是不对,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很多行业都采取了引进技术、利用外资的做法,汽车行业是一个代表。有的观点认为,这样的引进使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日本、韩国汽车工业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估价。

  我认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然没有我们汽车工业的今天。

  一开始国家不让发展轿车,我们首先解决的是缺重少轻的问题,我们在重型车、轻型车上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当时轻型车引进了两家,其中一家是买了日本五十铃公司四万辆轻型车,引进24种车型,两种发动机,整套技术全部给中国。我们派了好多人到日本去学习,现在,基本上所有生产轻型车的厂家都是用的这套技术。第二就是为南京引进的依维柯,这是我和饶斌同志1983年到意大利引进的轻型车制造技术。这两个轻型车项目的引进,使中国的轻型汽车发展到现在的地步,这种发展国外也认为非常不错。

  重型车项目主要引进的是奥地利的斯泰尔。当时的目标是年产1万辆车,2万5千台发动机,去年全国这个系列的车生产了近7万辆,发动机生产了13万台,其中用于汽车的大概是7万台。同样,没有引进这个技术就没有中国重型车的今天。

  轿车方面,引进桑塔纳从1981年到1984年谈判了三年多,我参加了谈判,开始定的是年产30万辆轿车,可是国家不允许,只能定年产2万辆轿车,10万台发动机。年产2万辆轿车搞工厂设计的人都没办法设计,最后我们只能按照3万辆设计,其中8万台发动机还要返销出口。当时全作为公务车,根本就不考虑私车。

  谈判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开发中心。当时德国大众答应,如果他们在中国的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就考虑这个问题,这已经写入了合同。

  现在,大众在中国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水平了。去年,中国是大众第一大市场,超过了德国。大众花24个亿在中国建立了一个试车场,这在远东地区都是最好的,甚至有些方面比大众自己的都新一点。

  从1999年开始,上海大众每年派100个人到德国大众的开发部门去工作一年,迄今为止已经派了500个人了。建了这么大的试车场,这么大的开发中心,培养了这么多人,就是要在中国搞开发。德国大众也知道,要在德国开发出产品再拿到中国来,投资会更大,在中国开发费用是由上海大众出,而且能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有人说合资企业的人就不想搞自主开发,其实不是这样。三大公司在它们的合资企业里也在搞开发,只是大家都埋头干,不说而已。比如别克凯悦、君威都是在上海泛亚公司开发的,通用总裁都承认开发得非常好。

  现在没有任何人反对搞自主品牌,但是要看怎么样结合目前中国,包括合资企业的特点开发。只要是在中国开发,不是直接从外面拿进来的,就是合作的、双赢的开发。

  合资公司要造成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在不能就把合资方踢走,我们必须边学习边开发,今后就算他们走了,也搬不走机器,搬不走人才。

  在发展轿车上,我们的历史确实比较短,所以我们说轿车是“幼稚产业”。轿车在这发展的十几年里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能够大批量的生产,而且现在生产的轿车和国际水平差不多,车型也都比较新,很多和国际同步上市,这就很不容易。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汽车行业曾经展开过一场大讨论,有不少人担心,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汽车行业会面临“灭顶之灾”。出人意料的是,在加入WTO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如果不是合资企业发展这么好,加入WTO后,今天这几百万辆汽车肯定就是国外进来的了。现在,进口车的数量毕竟非常少,就是因为国产车的质量水平不错,价格还是比国外进口的便宜得多,这才挡住了进口。我们的本土企业,合资企业取得了成功。

  其实,现在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的基本能力。比如东风雪铁龙爱丽舍,它不是法国人开发的,而是中国人开发的,是东风公司的人到意大利去开发的。今年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奖把它评为惟一的一个一等奖,这说明我们也能自主开发。许多企业不愿向外透露,但我估计,就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就有企业会推出他们开发的新产品。

  不能狭隘地看“民族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开发的产品,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本土品牌”,也可以大力发展。

  自主开发采取多种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