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务部官员日前透露说,据海关统计,2006年前11个月汽车整车出口近3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8.8%,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出口单价则在下降。2006年前11个月我国轿车出口8.5万辆,同比增长256%,但单价则同比下降了19.5%。
中华尊驰轿车发往德国、帕萨特领驭(领驭新闻,领驭说吧)走进哈萨克斯坦、奇瑞进入俄罗斯……一年多来国内汽车出口市场可谓捷报频传,“形势一片大好”。诸多表象伴随着种种解读和联想,让国人们心里乐开了花,一些误读的人们甚至要引发起一股自大潮来,可一瓢冷水算是把他们彻底地浇了个“透心凉”。
目前国内汽车出口企业达到1175家,其中出口1辆的企业竟然有204家。200多家企业年出口汽车仅有1辆?跑项目、搞贷款、有的甚至不惜背上国际汽车巨头强加的一些“恶名”,好不容易辛辛苦苦造出来辆车,自己在国内如获至宝但拿到国外一年的工夫仅仅只是象征性地卖出了1辆就被扔到了一边,这是对谁天大的嘲讽?“中国制造”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笔者对行业的了解,一年出口1辆车,赔钱是无疑的。可赔钱的买卖为什么还要踊跃去做?难道这些企业仅仅是掂量不出来自身的分量吗?看一看这些企业当家人的履历,其实个个都堪称业内的行家里手,他们对出口海外的市场风险了如指掌,只不过是另有图谋罢了。再说对他们而言,赔钱出口又算得了什么呢?赔得再多,又不是自己的钱,即使再多些也无妨,只要有一块“出口型企业”的金字招牌就好。君不见,那些打着“出口型企业”的幌子招摇过市的企业当家人,颜面上真是有着何等的“荣光”!
那么一年仅出口1辆车是种什么行为?首先定性为铺张浪费是绝对跑不掉的,只要查一查这些企业的账单,赶往海外的企业官员肯定是一拨又一拨,花销自然是不低的,那么这些不菲的开支能算做是企业的风险投资吗?显然不能。这样的买卖连一次普通的商业投机行为都谈不上,怎么能算得上商业投资?充其量也只能算政治投机而已。
年出口1辆的企业有200多家,数目是如此之众!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众多的企业铤而走险?有一些观点认为,国家根本就不应该出台那么多的扶持政策。其实不然,对汽车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纵观全球,正是国家政策对汽车出口的扶持成就了日本、德国、韩国这些汽车大国的诞生。
国家拿出优惠政策来扶持产业是不该受到指责的,即使要讨论,值得商榷的应该只是一个政策的现实效果。笔者初步搜罗了一下,国内现行的国家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对汽车出口基地的政策支持将包括优先贷款、追加银行授信额度或更灵活优惠的贷款利率等金融信贷支持等。同时,商务部各地机构及各地经贸部门包括驻外机构,也都将为这些重点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搜集、知识产权保护、国外进口企业资信评定、国外政策法规咨询与服务等各种支持,并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提供相关信息及数据服务等,在市场开拓方面及参与国外大型活动、展览方面提供的直接或间接服务等等。
政策的细则不可谓不周密精细,可为何导致了如此众多的企业去误读?难道仅仅只是误读了国家政策意图的原因吗?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