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否会成为无资质汽车出口企业的生存大限?答案是:不会。至少那些频频惹上知识产权纠纷的“车老板”自己这样认为。
政府部门两部车业重典出台,本想打击“二代模仿者”的气焰,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现在(汽车出口)量做大了以后,的确有很多麻烦。”对于低质、低价出口引发的贸易纠纷,以及愈演愈烈的“涉(嫌)剽(窃)”事件,国家发改委产政司的官员早有感知。为此,在2006年最后一天,由五部委牵头下发了有关《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但仍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心:“政策果真能标本兼治吗?”
当前在知识产权方面频频制造麻烦的企业,多是那些游走在国内车市边缘的企业,海外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已成为他们的生存支柱。一旦从出口环节加以规范和限制,百变的他们会立刻转战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耳根子倒是清静了,到时人家该把官司打到家门口了。”这位业内人士说,“要想不留后患,必须斩草除根!”
其实,2006年年底还有一个政策出台,人们把它看做是“出口通知”的“配套”。这份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最终目的的文件,正是应了那位业内人士的说法,政策要双管齐下。然而,就是这“两头堵”的计划还是百密一疏。
“政府现在当然不会运用行政命令(来整合企业)。”天马集团董事长周树财自称了解发改委的“路数”。“都市场经济了,国家治理汽车产业的途径不外乎三条。”周树财归纳道:高筑产业门槛,把企业挡在门外;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让市场自然选择;抬高技术壁垒,让企业知难而退。“但是如果我们想被整合,没有人要我们呢?”周树财笑着说。
“像他们那样的厂子,白给我们也不要。”同处保定的另一家民营车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种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产品还惹麻烦的企业,根本没有收购整合的必要,“搞不好还会惹上一屁股债”。
以保定为例,在这个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过千万的京畿重地,当前至少聚集了5家SUV专业生产厂家(长城、中兴、大迪、新凯和天马);而在咫尺之遥的石家庄,同样也有类似的企业(双环)。他们的“成分”大都以民营为主。而除了长城和中兴在业内还有一定的名号外,其余几家的年产销量大都在一万辆以下。业内人士将他们称之为“低成本产业集群”。
既然是“低成本”,那么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各个环节“节流”:车型设计要“学习借鉴”、生产成本要“消化吸收”。
1月下旬,缺席去年广州和北京车展的石家庄双环S6“都市迷你”将正式上市。这家企业身上还背着两件知识产权纠纷(来宝SRV涉嫌对本田CRV侵权,以及双环CEO涉嫌侵权宝马X5),谈及S6模仿奔驰当红小生“SMART”时,公司某高层曾向记者表示:知识产权纠纷不好界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拖。
“(汽车)知识产权纠纷的界定的确比较麻烦。但这也是汽车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有主管部门专家说。“如果是一汽、二汽(东风)惹上了这样的麻烦,政府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还能出面做些工作。但对于那些小厂……”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既然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那么自然是政府不管(不会动用行政指令)、企业不要(大企业并不愿背上这样的包袱),要让“二代模仿者”们自行了断无异于痴心妄想,看来这道难题目前依然无解。
(责任编辑:刘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