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大跃进”式的增长态势,全年汽车累计产销双双突破720万辆,同比增长25%,一举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同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 |
2006年的大好形势,显然令汽车业欢欣鼓舞。2007年伊始,大部分汽车厂商相继高调公布了各自的新年事业计划,大幅提升产销目标,加快新车推出频次,大有“毕其功于一役”之势。
主流车企提速冲量
根据各汽车厂商已公布的事业计划,2007年,主流车企或顺势而为、或发力冲刺,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好的年景里力争也有好的收成。
2007年,几乎所有厂商都调高了产销目标。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中,仅有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将增幅定在10%以内,其他大多在20%-30%之间。在去年自主品牌全线高歌猛进的刺激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则要激进得多,华晨汽车、吉利汽车计划增长40%以上,奇瑞汽车也超过了30%,比亚迪汽车更是将销售目标从去年的6万辆增长到15万辆,同比增长1.5倍。而商用车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之后,今年也被众多厂家所看好,江铃、长城、北汽福田等主流商用车生产企业都制定了更高的产销目标,并各有全新车型推出,旨在全力提速冲量。
每年推出一到两款新车,以此保持品牌人气和市场发言权,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的惯例。2007年同样如此,为了确保既定产销目标的达成,几乎所有厂家都将推出一款甚至多款新车,并将其作为冲量的主力车型。较之2006年上市的117款新车,今年将面市的新车虽然没有凯美瑞、骏捷这样的超级“明星”,但综合来看,其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逊色。大众迈腾(迈腾新闻,迈腾说吧)、斯柯达明锐(明锐新闻,明锐说吧)、丰田卡罗拉(卡罗拉新闻,卡罗拉说吧)、别克Lucerne等车型均出自名门,且都曾在欧美市场大获成功,其号召力不容小视。众多新车的集中入市,表明了厂家们对2007年车市的十足信心,同时也让厂家们更有底气,因为有了新车也就意味着有了新的增长点。
希望越大收获越大?
2006年,中国车市的增长幅度远远领先于全球其他市场。业界普遍认为,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汽车产销有望突破800万辆。基于这种判断,各汽车厂家都对今年汽车市场继续看好,对今年的销量预期也信心满满。但今年的中国车市,也将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汽车厂商而言,希望越大不一定收获也越大。
首先,中国车市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去年车市井喷使汽车消费力集中释放之后,今年很可能迎来调整期,这对那些准备不足的厂商而言将会是致命的打击。其次,众多新车型的集中入市,将导致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新车的生命周期也会不断缩短,厂商想以新车全面大幅推动车市和刺激消费将越来越难。第三,国家政策导向决定车市的走向,去年自主品牌的飞速发展就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而今年有望出台的“汽车三包”、“燃油税”等新政将对车市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此外,用车环境恶化、养车成本增加、车价持续下降等因素,也会对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胜出还靠实力打拼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07年,汽车厂商间的对决将空前惨烈,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秀、更加实惠、更加个性的汽车和更完善的服务,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但要做到这些,靠的将是厂商们在车型、价格、品牌、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2007年,以私家车为主导的汽车消费格局已经不可逆转。对于合资品牌而言,进一步控制各类成本将至关重要,同时要在营销、服务方面进一步创新。而对于已经初战告捷的自主品牌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全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及车型的美誉度、口碑和品质,而不是在快节奏的竞争逼迫下快速推陈出新,甚至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