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车市新闻-降价,车市,购车

岁末年初购车有学问 旧车置换不会吃亏?

旧车置换肯定不吃亏 岁末年初购车有学问

 岁末年初购车有学问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购车的高峰期,不少消费者盘算把一年的积蓄投向心仪已久的汽车。因为通常情况下,年底是一年中大多数车型价格的最低点。伴随着低价的还有各种十分诱人的优惠和礼包等。

    在众多商家的各种套路中,不免有些商家以优惠、礼包为诱饵设置陷阱,让消费者花钱买回一场“空欢喜”。

    经销商和品牌同样重要

    不少买家看好车型和配置后,开始到处寻找低价车,反复比较同款车在不同经销店的价格,专门盯准报出低价的销售点下手。

但根据市场信息,4S店的价格由于受到厂家较为严格的控制,一般都设置了价格底线,经销商很难报出令人惊喜的超低价。但在一些大卖场的二级网点,有些经销商却不受厂家过多束缚,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车价比4S店便宜不少。在低价诱惑下,买家就容易冲动地在这些二级网点购车。

    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在二级网点买到低价车,并不省心省钱。个别经销商会强制要求消费者在指定的地方办保险、上牌、美容等一条龙服务。通过“一条龙服务”的偏高的收费,弥补车价的让利。因此,在价格上“一减一加”的过程中,消费者赚到了表面的实惠,实际上却花了更多的冤枉钱。

    更有甚者个别二级汽车经销商,企业本身的实力有限,一旦汽车出现事故,买家不能正常的通过经销商联系厂家取得索赔。车主只能直接与厂家索赔,而厂家多不在消费地,这样就增加了车主在索赔中的难度。

    旧车置换肯定不吃亏?

    像很多其他行业的以旧换新一样,旧车置换新车成了年底经销商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买车时常常可以听到销售员这样说:“你只要将自己的旧车来我们这里置换了,再贴一点钱就可以买下眼前这辆新车。”乍听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但静下心来想想就不难发现,在这一旧一新,一出一进之间,自己曾经的“掌上明珠”,很有可能被廉价收购。虽然大多数经销商在办理置换业务时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估价手段,但买卖关系的互换使得经销商在收购旧车的过程中会本能地将旧车的价格压低。更何况,用上了牌的旧车置换未上牌的新车,车主要补贴的这笔差价可能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其实,通过传统的二手车流通市场将旧车卖出,再和经销商讨价还价买新车,尽管繁琐,但钱包缩水的可能性却也大大降低了。如果一定要通过置换业务购买新车,那就要先弄清楚旧车的准确价值,以免吃亏。

    关注配置本身

    商家在卖车时,总是用一两个或者更多的配置卖点吸引买家。“好马配好鞍”,有好的配置当然更可彰显车型优势。但有的商家用较为低级的车身配上中级甚至高级的配置,作为卖点,其车辆本身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在国外,就连奔驰轿车的入门级车型,其座椅有的都是布艺的,其他普及型中低档车入门款式,别说真皮座椅,就连空调和电动窗也未必是标配。但国内很多车主,车上要是没个真皮、CD机什么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四门电窗、CD、铝合金轮毂,这些配置其实早已满足了最基本的驾驶需求。买车时,结合日常使用习惯选择必需的配置,配置过剩只是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价格内在有乾坤

    年底车市的降价大戏总是轮番登场。新年一到来,车价就有可能回涨,优惠也逐渐缩水。买家们观望、观望、再观望,痴痴的等待着价格一降再降直到车价的最低谷。而拿捏出手购车的时机,便成了困扰大多数买家的难题。有关专家就此提醒买家,年底车价一般比较低了,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有两点你需特别注意:

    其一是加入网上购车团。到了年底,网上便频频传出组团的号召。召集人一般在 “号召令”上常以报满一定人数便可进一步打折的承诺来吸引消费者。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网上召集人有可能是经销商的卧底,并从中赚取“中介费”或其他项目的服务收费,以此来“捆绑”团购者,这都是买家要特别留意的。还有些经销商在日后的维修服务,是否给团购者提供优惠,也值得买家关注。

    其二是购买特价优惠车型。如果商家推出的特价优惠车型,正好是自己心仪已久的那款车型,出手购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有些特价优惠车可能是库存车,在厂商的仓库里已经存放很久,而部分特价优惠车还可能“短斤缺两”,某些配置被减免了,这时,作为买家,你一定要认准生产日期以及各项配件的状况。还有些特价车可能是厂商的试驾车,或者已经行使了一段时间。因此,里程表的计数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还有,你需要牢记的一点是:一个品牌所推出的特价优惠车型,决不可能是其最畅销的车型,而往往是其系列车型中最滞销的一款,一般情况下,厂家、商家是不会把其最好卖的产品降价出手的。

    留心赠品的真实价值

    车市上往往不乏诱人的降价吆喝声,但当你真的动心走近一看,却发现大多数的所谓降价,都是以现金券、抵用券的形式出现。

    在降价广告里,足以让所有人心动的巨型字体“降价金额”后面,往往会跟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括号。里面的内容告诉大家,其实这部分让利金额只能在销售店以现金抵用的方式购买指定的汽车用品,如太阳膜、防盗器等。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广告往住还是能够吸引不少买家驻足。

    不能说消费者以所谓让利金额购买这些产品正中商家的下怀,但是如果在车价上吃了亏,或者不幸购买了劣质用品,就不得不让人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贴了很难恢复原状的劣质车膜,或者是包了以假乱真的皮座椅之后,就更让人觉得闹心啦!所以,如果费点口舌让经销商让些车价,总比那些巨额的现金抵用券来得实在。当然,大部分经销商提供的汽车用品在质量上还是有保证的,只是价格偏高。

(责任编辑:柳鹏)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