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篇
1月车市开门红,由此拉开了今年车市的大幕。
回顾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展望全年市场,新车排队上市价格不断下降,依然将成车市最大亮点。
一、市场增势乐观
2006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超过700万辆,增幅达到25%。保守考虑今年增幅15%-20%,今年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左右,从而可能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从市场布局上看,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成都等)将分别进入汽车置换年,也就是说,汽车置换将有可能超过新车销售数量,而其他城市的新车销售数量将大大增加。
从车型来看,乘用车仍将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总销量将超过500万辆。这是因为全国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乘用车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所致。
二、产品降价不止
尽管经销商一再说已经无利润可赚,但事实证明今年汽车价格仍有下降空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巨幅调整。
预计今年三四月、七八月及年底前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降价潮”,但还要看车型而定。估计下半年的降幅会高于上半年,全年的降价幅度相当于2006年。
应该看到,可供厂家“挥霍”的利润空间已经不会太多。但降价不会停止,因为我们的价格还远没有与国际接轨。
另一道风景是,市场上排队、加价车型依然存在。
三、自主品牌发力
今年1月,奇瑞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越南北大众,而获得销量第二名。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在2006年的全面崛起,市场份额已提升到26%以上。在政策支持与多年的能量积蓄下,今年预计提高到30%左右应该不成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无论是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民族品牌的先行者,还是一汽、上汽、南汽等大集团,都会有个良好的开端。随着一汽红旗、上汽荣威、南汽名爵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切入,自主品牌汽车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市场全面发力。
四、消费环境难暖
今年尽管下调了一次油价,当然还包括政府出台各种措施鼓励汽车消费,但事实上汽车消费环境难尽如人意。
交通、环境、尾气、排放标准等等依然困扰着有车人和准备买车的人。还有名目繁多的收费、限制。“买得起车养不起车”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政府调控之手依然在向有车人施加着压力。“交强险”的出台,直接为大多数人提供了安全保证,但烦琐的手续让车主叫苦不迭。
还有居高不下的油价、日益看涨的停车费、越来越多的无现场执法、越来越难的交通拥堵等都直接和间接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汽车消费成本。
[1][2][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