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教授汽车安全研讨会信息点整理
1. 正面的碰撞,车头首先撞了某一个障碍物,是一棵树或者是一辆车或者是一个行人,逐渐进入变形并停止运动。
另外就是整个车的碰撞时间非常短,从开始接触到最后停止,整个过程只有0.1到0.2秒,是非常非常短的,具体多长取决于车体的质量、钢度和其他的因素,但是是非常短的。
2. 碰撞的能量,有一大部分是车体变形,从录像可以看出来,车体变形要吸收很大一部分能量。下一部分是车体的保护部分,它也要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再下一部分是乘员的保护系统,像座椅、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等,它也要变形吸收能量。最后一部分是乘员本身,乘员本身变形越大我们受伤会越严重,当然不是所有变形都会受伤。
3. 实际上只有车体变形和乘员保护系统基本上吸收大部分的能量,而且我们也是希望吸收更多的能量。这句话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哪一个过程尽可能少的吸收能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人体。我们不希望我们的乘员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研发出来在汽车设计中,乘员碰撞受伤的保护设计理念。
4. 保护理念就是说希望乘员本身能够吸收更少的能量,最少的能量,希望车体变形和乘员保护系统尽可能多的吸收能量,希望乘员挤压空间最好是零,乘员减速度过程必须是在人体受伤能够容忍的程度之内。怎么来设计这件事?就是通过车体变形和乘员保护系统使得能够承受在容忍的程度之内。
5. 车体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这个汽车的结构大概可以分成两个区,前后两个叫做可变形区,在前碰撞或者是后碰撞下,塑料件、保险杠等等产生永久的变形,可以减少碰撞容量。在中间乘员舱我们希望钢度越大越好,钢性越强越好,确保在碰撞的时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希望碰撞事故发生以后车门还是可以打开,其实就是两件事,希望在碰撞过程中车门不要打开,因为车门打开有可能弹射出去,希望在事故发生以后车门能够打开,实施救援,如果变形太厉害车门就不能打开,就不能援助。
6. 乘员保护系统比普通了解的座椅和座椅安全带要保护得更多。包括座椅,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膝部的碰撞垫,一般是在正前面,膝关节碰撞垫,足部碰撞垫是在下部,如果是侧碰,里面有侧面碰撞缓冲垫、扶手等等。
7. 个人观点安全气囊并非越多越好,座椅安全带是最有效的乘员保护装置,因为座椅安全带至少不给整个系统增加新的能量,它只是吸收能力,所以说它即使不发生保护功能,它也至少不添乱,而安全气囊就不然,安全气囊首先要给系统注入新的能量,这是爆炸的过程。
8. 从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组合来看,我个人的观点,最好的组合是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带联合作用,这是首选。我的第二选是只用安全座椅带,第三选择是我什么都不用,最坏最坏的选择是只有安全气囊。
9. 汽车的轻量化和安全是相关的,从物理上来看,重的车通常要好一点,但是轻的车是大势所趋,有很多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原因,我们能源这么紧缺,所以不仅仅是国外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汽车轻量化对安全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对整个的交通群体,所有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来讲,整体的能量就小了,对整体更安全一些,所以说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而且轻了以后对主动安全都有好处
10. 大家买车,特别是美国人买车,首先要看造型,欧洲人买车更多关注动力性,无论是成熟市场的人买车还是非成熟市场的人买车,都要关注它的安全性能。
[上一页][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