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自主品牌轿车———“荣威”,明年将进入双龙汽车现有的产品序列,并有可能以“双龙”品牌在韩国生产并销售。
上汽集团的最大海外项目双龙汽车顺利度过收购后的整合期,与此同时,相应的产品资源调整也随即展开。
如果不出意外,上汽集团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自主品牌轿车———“荣威”,明年将进入双龙汽车现有的产品序列,并有可能以“双龙”品牌在韩国生产并销售。
“在韩国生产的‘荣威’将应用国产‘荣威750(荣威750新闻,荣威750说吧)’大部分技术,包括汽车底盘等,但是也将利用双龙汽车技术对其进行适合韩国本土市场的改造。”上海汽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荣威明年进军韩国
“‘荣威’明年进军韩国早就在上汽集团的计划之中,为此我们和韩国双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上汽双龙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荣威上市之前,业界就已传出荣威将借力韩国双龙进军韩国市场的消息。去年10月,上汽集团总经理陈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荣威将在韩国本土挂双龙的标志,以方便更好地利用双龙的销售渠道。
荣威进军韩国市场将有助于解决双龙在轿车市场上的短板问题。2006年双龙汽车销售整车121196辆,在韩国汽车企业中排行第四。双龙汽车以四轮驱动越野车起家,产品主要集中在大型SUV和引进奔驰技术的高端豪华轿车上,近年来也有朝着休闲旅行车及MPV市场发展的趋势。
但2006年韩国市场上卖得最好的车型仍然是中高级轿车,比如索纳塔(SONATA御翔)、现代雅尊、雷诺三星SM5等,目前双龙汽车在这一市场上尚没有相应的产品。
上汽荣威引进英国罗孚汽车技术,定位于中高级轿车市场。如果引进韩国双龙生产,不但不会冲击到双龙汽车现有的市场,而且还能补充其现有的产品体系。
同时,引进生产荣威还能部分解决双龙工厂产能闲置的问题。双龙汽车有关负责人称:“平泽工厂的年产量在20万辆以上,但去年产量只有11.5982万辆(以完成车为标准)。因为生产的条件很充足,制造新中高级轿车没有什么困难。”
据悉,双龙汽车正研究在韩国生产“荣威”轿车的几种方案。现在最为有力的方案是,不增设任何生产线,在平泽工厂的“主席”装配流水线上生产。另外一个方案是,在中断运转的平泽工厂第2生产线(旧韩国酷龙生产线)上生产。
在投放市场之前,双龙汽车将对荣威做相应的技术处理。据悉,除了现有的2.5L和1.8L两个排量外。双龙汽车正在推进一项计划,内容为在韩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中还增加2.0L车型。
双龙盈利
荣威的引进将有望进一步改善上汽双龙未来的经营业绩。
持续亏损多年的双龙汽车去年刚刚实现盈利。2月8日双龙汽车在韩国证交所发布的2006年经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利润扭亏为盈,经常利润亏损比2005年有所减少;但根据韩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一次性回转账面剩余所得税资产1382亿韩元,使得2006年当期净利润亏损196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6.38亿元)。
汽车分析师认为,在上汽入主双龙汽车后,其实际盈利能力不断加强,2007年全面扭亏为盈的可能性非常大,2008年将为上海汽车贡献利润。据韩国媒体报道,高盛等专业投行目前已调高了对双龙的预期,将双龙评为值得投资的股票。
目前上汽集团拥有双龙汽车50.91%的股份,为绝对控股股东。双龙汽车管理层去年实施振兴计划,要通过与上汽的协同效应降低采购和开发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盈利。双龙在被收购后首次实现主营业务盈利,表明协同效应已经初见成效。
“这表明上汽已经完全卸掉了双龙的历史包袱,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昨日,申银万国分析师王智慧向记者表示:“在2006年因为工人罢工而销量下降14%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仍能扭亏为盈,说明上汽入驻双龙后推进的振兴计划起到了效果。”
2006年初,上汽双龙公布了中长期战略规划,称到2010年累计投资约25亿美元用于新车及新技术研发、增设工厂,扩充营销网络等。业内预计,双龙业绩走出低谷后,有望成为上汽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汽整合内外资源
作为上汽汽车海外战略的一部分,上汽双龙不仅帮助上汽突破了100万辆销量大关,还肩负着S100以及与上汽汽车共同开发小型车平台等国产化项目的使命。
在输出汽车技术在韩国生产的同时,上汽也考虑引进双龙技术车型在国内生产。根据最初的规划,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平台有两个,一个是上汽购买的罗孚车型,另一个是和双龙成立合资企业推出国产双龙汽车(即“S100”计划)。
国产双龙汽车将首先引进双龙去年上市的中型SUV“KYRON”技术在中国生产。不过由于工会的反对,“国产双龙”计划目前已经改为引进双龙CKD在国内组装生产。推出时间也延后。
但是接近上汽的人士称,随着双龙的赢利以及和工会关系的改善,双龙的国产化步骤有可能比预计的要快。
作为上汽和双龙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汽股份与双龙汽车计划共同开发前轮驱动单壳车身新型平台,适用于上汽股份正在开发中的中小型自主品牌轿车以及双龙汽车小型SUV、MPV汽车。双方希望不但在研发费用上,而且在采购成本上都能节约资源,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双龙汽车也希望利用上汽股份现有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构建灵活的配件供给机制,从而真正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上汽双龙的产品以进口车形式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今后,双方有意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推进本土化生产。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领域,上汽股份将着力于研发汽油混合动力汽车,双龙汽车将专注于研发柴油混合动力汽车,双方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