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7年,随着中国车辆的逐年增加,有关汽车安全问题的隐患,消费者投诉逐渐增多,无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各种号称解放双手、实现安全驾驶和使用移动电话两不误的“安全汽车电话”——车载电话就是其一。
●声讨
车友张先生差点丢了命
深受其害的车友张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了他那段触目惊心的往事。2003年,当车载电话刚刚开始盛行时,他购买了一部车载电话,但是由于车载电话虽然“解放”了双手,但是在驾车时打电话却同样要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车载电话上,比如查看车载电话的短信、倾听车载电话发出的声音、思索下一步该如何回答等等,这些都明显影响到他对路况的关注,他的大脑负担也因此加重。于是,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他差点丢了性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张先生有相同遭遇的车友不在少数,这些车友质疑,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汽车电话”、“车载电话”,其实只是一个语音放大器,简单地把手机语音放大,只不过是手机的扩音版,车友接打时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上面,并无安全保障,成了“形同虚设”的装饰。因此,汽车生产商有必要在这个非汽车零部件上做些研究,提高整个汽车的安全性。
●原因
驾车打电话车祸频发
全世界60亿人口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9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5%。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国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国。如日本的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我国的致死率平均为27.3%,位于31个国家中的第三位。
而其中,驾车时接打电话是潜伏的隐行杀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人们随时随地地同外界保持联系,于是,各种号称解放双手、实现安全驾驶和使用移动电话两不误的“安全汽车电话”——车载电话诞生了。移动通讯带给我们的“通讯自由”,而对于驾驶者来讲,自由之外,安全必不可少,“安全”便是车载电话的目的所在,驾车者使用车载电话通讯真的安全可靠吗?
驾车人在驾车时使用车载电话,虽然“解放”了双手,但是并没有解放驾车人的大脑。众所周知,决定安全驾驶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司机大脑的工作状态,司机驾驶时精神应高度集中,但车载电话设计出来以后,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解放驾车者,在提供通话信息的同时也分散了司机的注意力,与使用手机没有明显的区别,反应时间也相应的增加,车辆操作难度加大,司机为接受车载电话的信息所付出的脑力甚至超过了驾驶,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据一份权威媒体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因驾车时使用车载电话而致死的人数已经日益增加,人们在驾车过程中车载电话已经成为发生车祸的重要原因。
●呼吁
为了安全别使用车载电话了
2007年消费者已经把“安全”放到了众多购车因素的首位,人们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购车境界也从最初的“感性化”跨越前几年的“理性化”,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知识化”,这促使了各汽车辅助的配件企业对其产品安全性能的高度重视。安全性能存在隐患的汽车配件产品,即便外观和其他性能再出众,如果不能保证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将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目前不少车友发出“我们不使用车载电话”的呼吁。
当驾驶员驾车行驶时,首先要正确使用安装在车内的安全设施,如必须系好安全带,转向或变道时要使用转向灯,及时使用刹车系统以确保行车安全等。其次,驾驶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指示灯或交通标志的规定行驶,控制车速,保持车距,变道、超车时谨慎细心,始终以高度自觉的责任心规范自己的驾驶行为。有实验表明,当音量为75分贝时,驾驶员判断的失误率不到24%,而当音量为95分贝时,判断的失误率则高过40%。
【记者手记】
光有舒适是不够的
多少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有打手机或者接手机的习惯。打手机我们可以避免,可以忍住不打,但是接手机却非常痛苦。因为你手机在旁边响着,不接心里总感觉不舒服。小记在采访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司机在开车时接电话的次数远比打电话的次数要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你可以开车少打电话,但是你很难避免开车的时候接电话。这就是一个我们忽视的关于汽车舒适系统给大家带来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除了今天提到的车载电话系统,还有蓝牙系统,包括一些舒适系统像DVD影院系统、GPS导航系统,这些给驾驶员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很多时候,这不是给驾驶员装置的,是给乘坐人员去享用的。所以当您在汽车消费的时候,不要光想着自己的舒适,不要光想着自己开车兜风的时候很爽,要想想这潜在的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