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上班高峰时段,记者走在荷兰北部小城哈伦的市中心,街道上没有交通信号灯或道路标志,人车用道也不设界。令人称奇的是,小城交通不见拥堵:汽车一辆辆缓慢有序地行进,自行车、行人近在咫尺从旁驶过,并无险情,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驾驶者往往用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协商决定”谁先通过。
为什么取消交通标识,反而会收到缓解拥堵、减少事故的奇效?这种反常规做法源自哈伦市昆宁研究所提出的交通“共享空间”理念。所长威廉·福特豪斯说:“我们的办法,就是让街道看上去更‘危险’,这样就会更安全。如果人们无法依赖交通标识告诉他们该走还是该停,就会非常小心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判断下一步行动。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街道就变得安全了。”
看似不可思议的理论,通过了实践的检验。哈伦市中心广场及相连主干道完全取消了人行道,人与车行进在同一平面。路面铺着红砖,好像步行区,实际上允许机动车通行。沿街除路灯、果皮箱、散置的长椅和一块绿草坪,“步行区”空空如也,完全无障碍通行。
然而,所有汽车一进入这个区域都放慢了速度,随时提防着行人。行人“肆意”畅行,看见汽车驶来也不放慢脚步。
福特豪斯说:“并不是交通标识越多就越安全。研究显示,司机们通常忽略约70%的交通标识。另一方面,太多的交通标识让人不会思考。久而久之,连车不能撞人这种常识也会忘掉。我们把标识移走,人的理性就自觉地发挥作用。”哈伦不少街道按照“共享空间”理念改造后,通行速度提高了,这主要是由于原来等待信号灯的时间被更好地利用了。
在昆宁研究所的策划和申请下,欧盟于2004年启动“共享空间”项目,荷兰、德国、丹麦、英国、比利时5国的共8个城镇或地区参与。目前已有3个改造项目完工,其他5个也将在2008年6月前完成。英国伦敦的肯辛顿大街在拆除行人隔栏后,涉及行人的事故减少了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