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中的败笔
两年前,张文利曾去日本考察汽车后市场。“走访了七、八家日本汽车销售公司,他们告诉我主要利润来源是卖旧车。这令人惊讶,在日本,旧车的信息很透明,价格公开。
“后来才得知,这个利润不是由旧车本身来创造,而是汽车装饰。”张文利发现,在日本的大街上,少有未经过装饰的汽车驶过。
“比如你买了一套二手房,原先房子装修得再豪华,新买主也会重新装修一番。这跟二手车重新装饰出售同理。”张文利解释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东升预测,在未来3到5年内,中国会出现5到6个大的汽车销售集团,并同时与上游生产商、金融渠道保持良好关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实力集团,在下一轮竞争中,该如何胜出?
“在和一些老总争论时,他们几乎都提到了同一个新利润增长点,即汽车后市场。”陈东升说,汽车美容装饰是其中一块。
但是,当前的汽车美容装饰行业,相对混乱,几百个品牌共存,同类产品价位各异,孰优孰劣,选择哪个产品,何等价位,4S店也犯迷糊。
“在谋求高利润的利益驱动下,一些4S店就会选择最低价位的产品,因为不论进价高低,4S店的对外售价是统一的,但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冯进说。
一味地谋求低价,造成一些劣质产品流进4S店,一旦出了事故,对4S店的品牌形象、消费者的信任度所带来的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陈东升举例说,前段时间,丰台法院打来电话咨询一件事,一家汽车美容店为一辆宝马做真皮封釉,结果没一个月就出了毛病,车主要求换一套座椅,但价格昂贵的宝马真皮座椅不在那家店的承受能力内,该如何处理?“我告诉他,《汽车美容装饰服务管理规范》初稿已完成,但是,目前还无法作为判案的依据。”
“我感到庆幸,这个事故发生地不在4S店,但也足以引起警觉。”陈东升称,供应商在向4S店推荐新产品时,应首先考虑适用性,不该任意夸大其功能。即使混水摸鱼,暂时跨进4S店的大门,事故一旦发生,将损人不利已。
设置安全门槛
陈东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行业内,有很多因汽车美容装饰引发的纠纷,因不希望4S店多年来花巨资树立的品牌遭受创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门成立汽车装饰及用品专业委员会,来服务于4S店,品牌备案是其中一项服务。
基于4S店对一些产品的判别能力有限,对价格的把握不准,因此,行业协会计划和国家质检部门一起,对欲进入4S店渠道的产品进行归类,不环保或有可能对消费者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会建议4S店放弃采购。
“对于有良好信誉、适合4S店的产品,我们会做一个备案,满足备案条件有四个:第一是对产品的适用性有交待,第二是产品质量证明,第三是详细的使用安装说明,第四是明确的价格。”如此一来,将逐渐形成一批4S店长期合作的伙伴。
“《汽车美容装饰服务管理规范》初稿刚完成,报到商务部后,再反复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协会会派出人力做备案准备,估计年内会实施。”陈东升告诉本报记者,备案申请是企业的自愿行为,非强制性措施。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