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来,在交织着期望与阻力、支持与质疑、企业自主发展与解决各种包袱、大刀阔斧改革与平衡各方利益等种种矛盾中,竺延风从未停歇,中国大型国企的弊端、一汽的特殊背景和他的双重身份,让他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太多的重托,他承担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前行,在他身上同时具备了浓重的精英姿态、政治色彩和悲情主义。
序 言
时间悄悄划过一圈又一圈,8年。
这是竺延风执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第8个年头。
从一汽集团总部大楼的办公室向下望去,一汽的主体部分尽收眼底,几年前尚是一片旧基地,现在一个个现代化的厂区拔地而起。
一切似乎发生得悄无声息,却隐藏着一个关乎国企改革、关乎民族希望、关乎个人命运的沉重话题。
站在窗边的竺延风静静望着窗外,过度操劳使他的嘴唇有些干裂,眼睛里布满血丝。
8年来,在交织着期望与阻力、支持与质疑、企业自主发展与解决各种包袱、大刀阔斧改革与平衡各方利益等种种矛盾中,竺延风一刻不曾停歇,他要继续撑起自主发展的大旗,也要妥善解决20几万职工的吃饭、住房、医疗、养老等诸多问题,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经济责任,更是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汽车企业像第一汽车集团这样被赋予双重意义——这个走过了53年风雨历程、被称作“共和国长子”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既作为企业存在,也早已被业内和大众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把它当做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袖。
人们希望它能够始终扛着大旗走在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最前沿,却忽略了这是一个有着20几万职工(包括离退休)、负累重重的老国企,这正是企业家竺延风、中央候补委员竺延风职业生涯所承受之重的根源。
中国大型国企的弊端、第一汽车集团的特殊背景和他的双重身份,让他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太多的重托,也把他不可逆转地推入到大众视野中,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他说“耐住寂寞20年”这句大实话,由于一些人不理解,而受到了质疑;他让越来越多的职工住上大房子,开上小汽车,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却依然有人不满意,甚至指责他。
他顶着包袱负重前行,不解释、不反驳,他从未忘记“第一”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沉重历史使命,也从未在漫长的磨砺中表现出一丝退却,一边着手艰难的国企改革,一边通过整合资源不断探索自主研发之路,成绩也开始变得有目共睹,而他所做的,不是为了任期内博得喝彩而只顾短期效益,而是为一汽长远发展铺路奠基。
这一切这让他身上同时具备了浓重的精英姿态、政治色彩和悲情主义。
面对现实与期待、短期与长远、不同利益的平衡与周旋,成功和与之相随的代价之间的取舍,竺延风心里也许有很多无法言说的心语,但毫无疑问,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他,内心早已超脱了舆论的喧嚣和一时的得失,为了一汽,他无怨无悔。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