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高路、钟昊熹)22日,上海国际汽车展正式开展。风雨中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熙熙攘攘,人潮涌动。截至当日晚5时,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参观人数已经突破6万人。
上午10时许,记者在W5号展馆看到,与奔驰、戴-克、迈巴赫、法拉利、保时捷“同处一室”的奇瑞汽车,似乎并不感到“孤独”。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这次已是第12届。1985年,首届上海车展开创了中国专业国际车展的历史。回望22年的车展史,“观众的脚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是脚步匆匆,继而是在“洋车”展位前“围着圈,踮着脚”,近年来则是越来越多的观众信步迈向“中国造”汽车。
1985年的上海车展,被形容为“卡车比轿车还多”。由于当时国内私车拥有者寥寥无几,轿车车型甚少,车展更像是制造业的专业交流会,乏人问津。
1987年,国家确立了“三大三小”6个汽车生产基地。此后,私车市场迅速成长。2001年以后,随着别克、雅阁等合资企业的新车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引发各类轿车大幅降价,汽车消费需求得以进一步释放。截至2006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达73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超过半数。而1985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仅为44.3万辆,其中轿车只有5207辆。
然而,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能力上仍然落后。因此,在1994年的北京车展上,一大批首次展出的海外豪华车、“天价车”,吸引了观众的脚步,人们摩肩接踵地围在“只可远观”的方形展台的四周,争睹这些离自己遥不可及的洋车。此后多年,纵观国内各大车展,外资品牌始终占据正馆,而吉利、华晨、奇瑞等我国“小企业”则大多蜗居一隅,难以留住观众的脚步。
2006年的北京车展,“自主品牌”大放异彩。中华、比亚迪、奇瑞等汽车生产企业,集中展示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新车型。
本届上海车展,自主品牌的集体发力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长安、华晨、吉利、奇瑞、江淮、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堂堂占据展馆的醒目位置,自主研发的新车如潮而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成果也竞相露脸,俨然与合资品牌“摆擂叫板”。站在“中国造”的汽车展台前,许多观众难掩自豪的神情。
汽车业著名分析师贾新光说,车展上观众的“脚步之变”,正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种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