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长安组织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近100项,其中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获得部级奖励,并首次获得了4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目前,长安已搭建并完善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车、商用车、轿车等10个整车平台和5个发动机平台,相继推出一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M8、CV6、CV11等汽车和CA20等发动机。
从长安科技大会所透露出来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新品产值占到了长安销售收入的60%以上。科技创新在长安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长安跨越式裂变式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专利数量空前猛增
专利数量猛增,是长安在“十五”期间自主研发最大的亮点。截止目前,长安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0多项,特别是在自主开发新车型中,创造了平均每款车专利量150件、每台发动机专利申请量30件、日均申请专利2件的奇迹。在2006年,长安又申请专利828件,特别是发明专利74项,居中国汽车行业首位,发明专利数超过国内其他所有汽车企业发明专利总和,在汽车行业遥遥领跑。
自主创新体系形成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命脉所在。“十五”期间,长安以市场策划系统为龙头,以国家首批认定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中心——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欧洲设计中心、上海研究分院为核心,以生产技术系统为支持,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建成了集成化、国际化的长安汽车自主研发体系,成为长安“十五”的最丰硕成果。
研发手段支撑加强
以先进的研发手段为支撑,长安科技在“十五”加速奔跑。“十五”期间,长安累计投资近50个亿用于自主创新,年均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等软件系统,图形工作站,服务器等成套试验设备,占地200亩,由研发大楼、车身和发动机试验室、样车制作车间三大部分组成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天工楼等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实现全球协同设计
在国内汽车企业中,长安率先建立起连接重庆——上海——欧洲、贯通欧亚大陆的全球数字设计协同网络,将三地设计资源高效连结,开发数据库在重庆为“我”掌控,实现了三地24小时不间断协同设计开发,开发效率大幅提高。
建成自主开发流程
长安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汽车开发流程和模式,通过介入并把握一整套完整的整车及发动机开发流程,经过上百万次的对比试验和各种模拟分析,已经建立起了科学的、本土化的长安汽车自主开发流程CA-PDS和800多项设计规范,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赢得了“以我为主”的话语权。
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长安“十五”科技创新的目标。多年不懈实践,长安汽车自主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已经具备了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分析优化、试验验证和样车制作五大开发能力,全面掌握了电器、底盘系统、CAE分析、样车制造和试验等核心技术,真正完成了长安自主研发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打造一流研发团队
坚持自主创新,为长安打造出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发团队。目前,长安已拥有3000多人的科研开发队伍,其中核心技术人员200多人。在汽车领域,长安的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三维设计、计算机仿真、样车试验、试制等核心能力。
追踪世界前沿技术
长安充分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追踪世界前沿技术。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镁合金在微型汽车上的应用研究”已成功完成。长安率先开展了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建立起了19项企业标准,并将在2008年全面实现产业化,正与丰田、本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共同领跑混合动力汽车领域。
科技创新成就“长安模式”
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促进形成了独特的“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长安汽车自主创新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长安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在政府、国外合资合作方和企业三方联动中,通过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构建起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长安模式”的确立为长安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提供了权威解读。2006年底,长安自主品牌价值攀升至133.58亿元!
长安科技大会对“十五”期间长安在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和个人给予200多万元的重奖,其中“长安之星系列产品改进”、“长安CM8产品开发”等8个项目分别被授予了重大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和创新特别奖。刘扬胜、王莉君、何举刚等8名先进科技工作者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并各自获得长安自主品牌轿车1辆的奖励。陈彦等10名先进科技工作者还被授予优秀新人奖,并获得奖励。
科技创新,事业领先。自主的长安,更加自信,更加期待未来。放眼未来,建设科技创新先导型企业仍将是长安的奋斗目标。在长安“市场导向,人才为本、强化体系、重点突破、提速发展”的“十一五”科技发展方针指引下,到2010年,长安将实现汽车、发动机国际领先!2010年,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60%以上,科技创新将为长安全面提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