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与股市,这是当前两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的市场,一个是到目前来看还是挣钱的市场,看上去没什么联系,其实有很多理由可以扯到一起。从2006年起,股市开始攀入大牛,众多股民笑逐颜开,腰包鼓起来。
拉动汽车消费
一种说法是:股市的上涨能给人们增添消费信心。对于一部分股民来说,目前几近疯狂的股市上涨满足了他们的汽车消费欲望。很多被套多年的股票终于解了套,2007年第一季度之前入手的大量股票价值翻番甚至更多,挣了钱做什么?自然是花钱。拿着从股市套现的利润买车,成为这段时间车市一大亮点。
“去年幸亏没有先买车,20万元通过炒股现在变成了100万元。现在指数有点高,我准备套现买一辆更好的车。”巩先生去年还向笔者咨询10万元级别什么车型好,但眼下关注的是20万元级别的中高级车。
巩先生不是个案。日前,国内一家报纸对众多股民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其中有38.9%的股民会将股票收益用于购车消费。于是,无车一族买新车、有车一族换新车,许多在2006年到2007年初赚得盆满钵满的老股民的确有不少买了车。据统计,今年1-4月,我国乘用车销售208.41万辆,同比增长20.71%。其中轿车销售153.45万辆,同比增长26.29%;SUV销售10.02万辆,同比增长25.36%。从上述数据来看,似乎证实了“牛市拉动汽车消费”这一点。
“让那些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的淘金者成为下一轮购车潮的主力军。”早在上海车展期间,重庆力帆“掌门”尹明善就大胆预言,股民购车将成为下一个汽车消费的新增长点。如今,他的这一观点已在车市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不少车商已经围绕着挖掘股民消费潜力大做营销文章。与此同时,股市火爆对车贷业务也是个促进,一些经销商的车贷业务增长甚至超过三成。“既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用来炒股,又可以购车,堪称两全其美。”选择贷款买车的甘小姐如是表示。
证券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在4000点附近,不少账号资金转走,这部分资金很可能转移到车市和楼市,对两大市场起到促进作用。上海一位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称:“今年年中至年底,还会有一大批在股市大有斩获的赢家一掷千金地买车,汽车销量将由此被推高”。另外,从长远来看,股市利好,会富裕一批股民,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
存在反向动力
另一种说法称:现在股市兴盛,在拉动汽车市场消费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反向的动力。比如作为轿车消费主力的大中城市居民的银行存款从购买汽车转向了资本市场。将原本打算用来购买家用轿车的资金再投入到看上去肯定会赚钱的股市里去,短短几个月就能获利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这与买到手就开始贬值,而且还要不断进行投入的轿车消费相比,肯定要诱人得多,所以股市的火热打击了车市。
4月份沪深股指积极攀升,连创新高,导致一大批原本计划在4月份购车的消费者,临时改变主意,将购车款投入了股市,大量本将流入车市的资金因此流失。越来越多的“准车主”开始无法抵制股市巨大的挣钱效应,义无反顾地说服自己转为“新股民”。
“我是个爱车一族,以前一直想买辆满意的车。可现在对我来说,投资才是最重要的。目前的股市百年难遇,遍地黄金啊,谁能不心动?汽车只是一种生活品,可以延迟消费。所以,我肯定是先满足投资需要,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去买车”。中国电信的杨先生对笔者如是说。
一位汽销公司老总坦言:现在股市实在太热了,对车市已经造成影响,目前市场已经有所反应。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未来车市的走势与股市的动向相关,但短期冲击在所难免。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股市存在风险,一旦股市暴跌,受损失的肯定是绝大部分散户,这会打击他们的消费信心,从而对车市造成损害。
寻找最佳平衡点
如果深入思考下去,不难发现股市和车市又不像是简单的此长彼消关系。首先这两个市场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泡沫,但很少同时发生,各自的波谷-波峰-波谷的周期是很不一样的,虽然都受基本经济周期作用,但同时也受不同的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整的影响,一般是不会同步的。股市受投资、生产率和就业的影响更大。影响人们购车意向的最主要原因是消费政策,如养路费、车船使用税和燃油税等。股市和消费市场的主体人群覆盖面重合则非常有限。
其次,股市是资本市场,而车市是消费市场,属于产品市场,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车市持续走强趋势,连续被打破的销售纪录是本身发展的必然,车市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这大幅增长其实并不是股市的牛市带来的。同时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所作出的选择是不同的。从调查中发现,有27.8%的受访股民表示,虽然会将收益继续投入股市,但即使继续投资股市也只是暂时的,最终这部分也将用于消费,而购买第一辆车,或者换辆档次更高的车将是他们的首选。更何况,股市是个“零和游戏”,有人赚就肯定有人赔,请不要高估牛市对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再次,虽然股市的红火在短时间内分流了车市部分购车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股民对于汽车消费的热情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无论股市如何变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车的需求是不会变的,如何做到理性投资、理性消费,关键是在投资与汽车消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