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商用车

国内需求旺盛的重卡市场吸引国外投资者

  重卡跨国巨头看似低调,但它们的视线片刻也没有离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

  6月7日,继去年成立商用车中心之后,德国MAN又成立北京中心,其目的在于加速整合散乱的在华业务;而此前不久,斯堪尼亚在北京多年的代表处改换门庭,被斯堪尼亚销售(中国)公司所代替;近期戴-克与福田依维柯与上汽的动作更是加快步伐……

  实际上,合资合作的前车之鉴使得这些跨国巨头谨小慎微,但随着快速升级的中国卡车消费环境、高端消费需求的增加,跨国巨头的“时机”底线难抵市场诱惑。

  走出低谷、需求旺盛的国内重卡市场,自去年以来持续趋强,新的市场环境显然给予了跨国巨头们更高的投资期盼。跨国巨头们或加快合资进程,或成立中国销售公司,或进一步加大与中方的合作,它们都以不同方式表达着对中国重卡市场新的“亲近”态度。

  平静的水面若是投下个小石子,涟漪会即刻荡漾开去。巨头们相继投下不大不小的几个“石子”,似乎并没有荡起迷人的涟漪,更不用说激起汹涌波涛。然而,如果真的以为,在华合资一直停滞不前的跨国卡车巨头,近期的动作只是小调整而已,那就大错了。

  动作频频

  合资不成功仍旧是跨国卡车巨头们至今的心头之痒,曾经的VOLVO、曼合资项目的流产令它们不会轻易出手。但是戴-克身经4年和福田的长期合资谈判已基本尘埃落定,与其说戴-克要做出头鸟,誓破合资“瓶颈”,不如说是其对合资方北汽旗下福田的良好预期及对进军中国市场的高度乐观。

  “现在就是等待,戴-克将全面涉足我们的包括中重卡、大客车、发动机、零部件,4年谈判是收成的时候了。”扯皮多年的戴-克、亚星-奔驰平静分手后,福田终于迎来了等候多年牵手戴-克的时机,福田内部员工显然给予了很高期望。

  戴-克今年年初斥资8.2亿元认购福田全部已发行股份的24%,近期亚星-奔驰项目的宣告结束,使双方在商用车、发动机甚至轻卡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合资公司的成立指日可待。

  虽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合资意向,但是斯堪尼亚、曼、VOLVO近期却是以另外的方式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我认为技术合作还是我们目前在中国最好的合作方式。”5月22日,随着北京代表处的职能变为斯堪尼亚销售(中国)公司,何墨池首席代表的身份也变为总经理。“成立中国销售公司,主要是缩短进口零部件、整车的时间,为经销商和客户着想。”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实际上,斯堪尼亚在不断放宽条件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据悉,已经扩大到5~6家。

  MAN去年在北京顺义成立商用车中心,6月7日又成立北京中心,由于MAN在华拥有包括宇通、陕汽、青年汽车等较多合作合资伙伴,MAN将加速在华业务的整合,合资合作最为广泛的MAN显然加快了投资步伐。

  与中国重汽合资失败后,视线转向东风的VOLVO似乎有点沉寂,然而,在华“下手”很早的VOLVO在华的心气绝不比戴-克差,与旗下雷诺相辅于东风,丰富合资的经验一定会为它们带来新的局面。另外,上汽与依维柯、红岩的重庆重卡项目也进展迅速。

  竞争新态

  “虽然合资项目还很少,但是,跨国巨头们采取的策略看似低调,实则是低密度渗透,这种方式就是广泛联姻合作伙伴,从底盘、发动机、零部件等技术方面逐步渗透到合作伙伴的各个环节,时机成熟时再把整车嫁接过来,到时候成本、价格体系水到渠成,那时,国内厂商才会感受到它们的威力,但是现在还为时过早。”重卡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中低端车是你们中国的天下,我们也不愿涉足,但我们有我们的办法逐渐渗透。”这就是跨国巨头们的心态。

   跨国巨头们看似不急于达成合资意向,除了目前它们一直认为的“时机”外,还在于想努力把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做好,再把合作条件放宽,进口和合作两不误,“温水煮青蛙”,静待时机。目前绝大多数巨头采取这种方式,当然,这样的做法是有据可寻的。

  在跨国巨头早期进入中国时,主要还是寻找中国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建厂,移植车型。但是VOLVO、东风日产柴并不怎么成功,所以,绝大多数跨国巨头都选择了比较稳妥的合作道路。

  斯堪尼亚是这方面的典型。何墨池认为,斯堪尼亚只走高端路线,不合资,不追求单纯的量,只是提高自己的渠道及服务水平。看似不亲近国内企业,实际上,其在不断降低对合作伙伴的标准,已经发展了包括苏州金龙厦门金旅、江苏常隆等多家合作方,其方式就是默无声息,逐步渗透,最后翻身占领。

  机会与压力

  “目前国内重卡需求一般还是集中在25~30万元之间及以下,一般进口车远不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所以在短期内,跨国巨头的竞争力远无法和国内厂商相比。”中国重汽北京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德春认为。

  “豪华轿车是卖给有钱人的,而重卡是生产资料,是卖给老百姓的,奔驰、VOLVO卡车的可靠性世界一流,但是在承载性方面,还不如国内的。”

  高端豪华重卡是跨国巨头的天下,但是中国市场的需求很有限,即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重卡平台东风天龙、解放J6、中国重汽HOWO,价格也仅是这些国外豪华重卡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相差太远的细分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面对进口重卡时,仍旧保持着绝对的竞争优势,中国厂商的机会绝对在中低端市场,而这一细分市场,就基本上涵盖了90%以上的市场需求。

  中国重卡企业的技术、工艺进步明显,随着中国重卡市场需求向豪华、舒适、安全、高效快速方面发展,向上探是未来的趋势,而压力正来自于此。

  向上走的国内厂商,在和这些巨头们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究竟能得到多少真正技术,提升自己?重卡老外们不会比轿车老外们傻。平台越往上探,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会加大,也就越接近巨头们的市场边缘。况且,巨头们的在华成本控制在不断强化,而品牌、服务、完美的运输解决方案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

  那么,在巨头们新一轮投资来临之际,目前还占有国内绝对市场的中国重卡企业,也许得想得更长远一些。

(责任编辑:王雅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何墨池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