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试车专区 > 试车报告

试驾报告 谁能看懂 试驾千万别“报告”

  新车试驾报告,已经成为一款新车上市后的必修功课,同时,也是许多车主购车前了解车的主要参考。然而,目前充斥在我们眼前的试驾报告,却面临着无比的尴尬。且不论试驾报告的水平怎样,就能不能让人看懂,也成了颇为费解的事。
但是,绝大多数试驾报告出炉的过程都是那么令人啼笑皆非……

  试驾报告阅读调查

  赵柯(大三学生,车迷,父亲现有一台捷达)

  汽车杂志的试驾报告和IT杂志的评测文章一样,都是我买杂志的理由。信息量大、图片丰富、数据准确,每期杂志总会有一两篇让我印象深刻的试驾。不过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因为车型雷同,试驾报告也越来越雷同,而且现在在网上能找到像TopGear这样的资源,试驾报告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了。

  郭潇(26岁,学校职员,现有一辆赛欧)

  我很少看试驾报告,主要是看不懂。上面写的那些我能感受得到的最多就是空间、方向盘轻重、挡位干不干脆这些,我觉得有这些就够了。

  李杰(24岁,政府职员,现准备买车)

  其实试驾报告还是很有用,因为写的人肯定开过相当多的车子,有比较,一般人很少有机会接触那么多车。他们经验比我们丰富,虽然我们也可以到4S店试驾,但是有些问题就发现不到。比如我前段时间看起派力奥,也试驾过,觉得很不错,后来网上找试驾报告来看,才看到有人说派力奥的A柱很挡视线,转弯不安全,我第二次去试驾的时候就发现这些问题了。

  一篇试驾报告的两种“身世”

  身世一:

  上午9时,阿威和3个同事开着工作车准时到达事先约好的赛车场,某品牌的工作人员也已经在现场安排好试驾车。9时20分,布置好雪糕筒,准备好分贝仪、测速器和摄影器材,试驾开始。阿威试驾,同事A试乘,同事B记录数据,同事C拍照。按照静态测试、静止加速、中途加速、制动、18米蛇行绕桩、紧急变线的顺序完成场地试驾,获取噪音、动力、制动、操控的准确数据。下午2时,设计一条包括国道、高速、城市环线、市区路段的线路,进行综合试驾,仔细感受各个细节,并获取油耗数据。下午4时,回到编辑部,描述各自的试驾体验,讨论后由阿威执笔,完成试驾报告。

  身世二:

  上午10时,某品牌新车发布会现场,小鹏拿到新车的“官方试驾报告”,大概读了一遍后,询问工作人员该“官方试驾报告”是否有电子版。11时,发布会结束,回办公室打开邮箱下载“官方试驾报告”电子版,然后在百度上搜索出两篇相关的“试驾报告”,用第一篇的开头,第二盘的结尾,加上官方版的中间详细介绍,几次“粘贴”“复制”之后,属上自己的大名,交稿。

  试驾报告的标准模板

  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文文体,有固定的格式和篇幅。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试驾报告的格式不一定那么呆板,但理出一个模板还是不难。

  常见的试驾分为“单车试驾”和“对比试驾”,以单车试驾为例,标准格式可以分成5个部分:

  第一部分:血统市场近况

  单车试驾肯定是新车,新车分两种:同系列换代和全新系列推出。前一种情况,血统、来历的介绍必不可少;而后一种情况,通常会在第一段都这个全新系列将要面对的细分市场稍作分析,算是引题。

  第二部分:找出亮点

  第二部分是正式报告的开始,同样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以外观、内饰设计致胜的车型,则在这一段着重介绍外观、内饰的设计理念和细节;而对以动力、操控见长的车型,对发动机技术和底盘设定的描述就是重点。

  第三部分:补充和完善

  这一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完善,因为一篇完整的试驾报告在亮点之外,必须有对其它非亮点因素的介绍。

  第四部分:总结

  总结可以是对整车的综合评价,也可以是对其市场前景的分析,或者是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第五部分:附件(数据表格)

  对比试驾和单车试驾惟一的不同在于,对比试驾报告的第一部分要交待为什么要把这几款车放在一起对比,同级别、同国籍、同风格、同品牌都可能成为理由。记者陈杰光

  不可思议的试驾报告

  文/赵新慧

  我所见过最令人崩溃的试驾报告中表示,一款自动挡的车型“离合器行程很短,脚感很不错”;我所见过最令人麻木的试驾报告标准措辞是“推背感十足”“动力源源不断”及“路感十分清晰”。作为一个驾龄不足1年、经常把车开上花坛的“菜鸟级”选手,我很负责任的行为是,轻易不做试驾,绝对不写试驾报告。如果哪天有人发现我写了什么车的试驾报告,那也一定是“菜鸟试驾报告”。

  我所见过的几个“牛×”同行,驾校应届毕业生,试起驾来相当的不含糊。其中一个以40码的速度检验某车型的制动性能并感受ABS/EBD的灵敏性,试驾报告中的结论是“制动灵敏性超乎想象地好”。手艺很差不是我们的错,没谁规定当汽车记者一定要是赛车手;但是手艺很差还拿出来忽悠人就成问题了——这样的试驾报告,谁敢看?

  经常有人充满了崇敬地告诉我,你们试驾一款什么车,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现那么多好处,真不愧是专业记者。我当时都会感到非常惭愧。反正我是除了内饰的材质好坏、外形有否卖相之外,基本是看不出来这车有什么优点的。事实是,用于试驾的车都是经过精心调校至最佳状态的。能够在一时半会儿就体验出它与其它车型在“路感”“推背感”及“动力输出”的细微差别的人,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天才。以我的观察来看,众多记者们试驾之后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懵的,只是在听别人说“这车动力比某车好”的论调之后,心理暗示出了这样的结论,于是在试驾报告中写道,“A车比B车的动力系统要好”——实际上,他从来没开B车。据说真正的试车手应该阅车过百且均为深度试驾,同时还应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之后方能上岗。驾校刚毕业及没毕业的记者去写试驾报告,我只能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悟性。

  而事实上,我大可不必佩服他们。即使是我不会开车,我也能写出一篇“合格”的试车报告来。多看几篇目前十分流行的试车报告,你就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内饰如何好,按扭设计得如何人性化,再对整体大大吹嘘一番暗示其是一款多么超乎记者想象的车。然后上路,又说动力如何源源不断,路感如何清晰,过弯时如何没有侧倾,刹车如何灵敏。这样说来,不管试没试、会不会开,人人都能写试驾报告。这不是试出来的,是编出来的。

  看透试驾报告之后,我基本对那些打着试车手幌子的人感到麻木了。倘若有一个男人凑过来跟我说他是试车手,我第一感觉是此人有“打猫”心肠。所以,我跟我们的试车手小杰的建议是,多比较价格、性价比以及实用性这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千万不要对那些概念性的东西悬吹,任何车经过吹捧性描述,一款微型车也能变得跟宝马似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千万不要拿“试驾报告”来说事儿,它说“刹车系统反应十分灵敏,180码的速度下过弯也很稳当”——你真信?这种试驾报告不看也罢,看了,也权当是娱乐素材,博大家一乐也算是其价值存在了。

  试驾可以千万别“报告”

  在汉语辞典当中,有专门的名词解释。报告: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你应当把事情的经过向领导~ㄧ大会主席~了开会宗旨。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总结~ㄧ动员~。

  试驾报告,最初只厂方在新车研发过程中,聘请专业赛车手、工程师对样车进行试驾后,汇总现场各种翔实数据和感受,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以供修改设计的重要参考;后延伸至专业汽车媒体的记者(通常是一个团队),在相关仪器配合下,对消费者关心的数据和感受进行测试和体验,并以尽可能通俗的文字在媒体上表现,以求让消费者尽快了解新车的性能和特点。

  体验,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作家~生活演员对所饰的角色必须有所~。

  显然,试驾说说体验是完全可以和有必要的,但要报告的话,恐怕问题多多。

  舒马赫能分辨出每一圈之后轮胎花纹的磨损对抓地力的影响,所以,他可以给法拉利写试驾报告;

  日本有一个叫“崇XXX”的小伙子为了找到Type-R的极限,干脆开到翻车,所以,他可以给Top Gear做试驾报告;

  ams中文版的王威,媒体圈内公认最快的人,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和一堆仪器,所以,他可以做出国内目前最高水平的试驾报告;

  而大多数一个人带着一支笔的文字记者,或者两个人扛着一台摄像机的电视记者,在有幸尝鲜之后,给读者、观众说说体验就行,千万别“报告”了——您知道什么叫报告吗?记者陈杰光

  国内试驾报告流行用语

  1、乔治·亚罗/大师

  完全是因为“乔治·亚罗”留给中国的“作品”太多,过去一年上市的新车少说有一半跟乔治·亚罗或者别的什么大师有关系,而这种关系无疑会成为宣传的亮点,被反复提及也就不难理解了。

  2、前脸/后脸/腰线

  小学生在作文里描写人物外貌通常是眼睛、嘴唇和身材,记者在试驾报告里描写车的外观也是前脸、后脸和腰线,最不明白的是“后脸”这个词不知为何突然流行起来,是觉得“尾部”落伍还是觉得“屁股”不雅呢?

  3、转向不足/过度

  我敢说除专业媒体之外,有80%的“试驾报告”作者一辈子都没有体验过什么是转向不足,什么是转向过度,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明白这两种情况的反应和产生的原因。我建议大家去超市拿一个购物车,推着走转弯时容易“过度”,拉着走转弯时容易“不足”,就这么简单。

  4、声浪

  这是在描写轰鸣时最常用的词,但凡发动机稍微有点特色的车,免不了会对其声音作一番品评,且不说同是V6,听能听出多大的区别,就算真有,开车多数还是听CD,没人专门去听轰鸣的吧?

  5、弯道

  弯道是考验操控性最好的场所,而操控性又是试驾报告里最重要的内容,无可非议。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是在十字路口转了个弯,就敢大言不惭的大谈“弯道性能”。

  6、采用欧式悬挂但不乏舒适性

  具体的描述可能稍有差异,但意思一样。因为欧式悬挂的风格有利于操控性提高,而的路况和用车习惯偏偏又要求有很好的舒适性,所以,“采用欧式悬挂但不乏舒适性”就成了万能的钥匙。

  7、215/55 R17

  用专业的术语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是很多人惯常的手段,复杂的轮胎标识是很好的道具——曾经有人跟我一口咬定前面的215/55是一个数据,只是单位不同,就像kw和ps。

  8、在拥堵的城市道路走走停停/高速行驶状态很稳定

  这两个描述经常同时出现在一篇“试驾报告”里,这就让我很迷惑:在“走走停停的城市道路上”如何“高速行驶”?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