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2日,中国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奇瑞汽车在中国汽车业历史上书写下重重一笔。
这一天,奇瑞第100万辆汽车在安徽芜湖奇瑞汽车第三总装厂正式下线。这不仅是奇瑞的第100万辆,更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迎来的第一个100万辆。
仅仅用了93个月,就完成了从1到100万辆的跨跃,而新中国汽车,从1955年第一辆车下线到1976年的累计100万辆,用了将近21年,奇瑞可谓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之最。
奇迹
1997年3月18日,“谋于陋室 成于荒滩”的奇瑞开始了白手起家。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但是,奇瑞的开始实在是不被在意,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可以发现奇瑞从开始建设,到第一辆车下线,都没有在年鉴上留下任何记录。这不能怪编这本年鉴的人失职,因为奇瑞轿车从下线开始就属于“黑人黑户”,就像超生的孩子上不了户口一样,没有目录,如何能入年鉴?为了获得准生证,奇瑞加入了上汽集团,从而获得了宝贵的“目录”,而此后一直到2004年9月,奇瑞车后都有“上汽奇瑞”的标识,这种车现在仍然随处可见。
与其他自主品牌一样,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奇瑞在政策上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得不“挂牌生产”,但赶上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好时机。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的当年便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在接下来的“井喷”之年,奇瑞更是没有浪费机会,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跻身中国轿车行业“八强”之列,并因此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2006年,奇瑞销售30.52万辆,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2%,跻身行业第四。
进入2007年,奇瑞的势头更是抢眼,1月份,奇瑞以37,207辆的销量超过了南、北大众,晋级月度排行榜亚军; 3月份,以4.46万辆的销量跃居乘用车销量冠军。
在出口方面,奇瑞同样走在行业前列。2006年奇瑞出口5万多辆,超过全国轿车出口总量的70%。2007年上半年,奇瑞的出口量达53,136辆,超过中国轿车50年(1949~2004年)出口的总和(23,971辆)的两倍多。
目前,奇瑞已拥有两个轿车厂、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和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等生产、研发单位,具备年产整车40万辆、发动机40万台和变速箱30万套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的轿车三厂将在今年10月前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增加25-30万辆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达到56个国家,并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印尼、乌拉圭等6个国家建立了7个工厂,并计划在2010年建设14家海外工厂,年出口量达40万台。
奇瑞的快速发展震动了国内外汽车业界,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是带着对奇瑞人的钦佩和崇敬来参加下线仪式的”。而来自乌克兰的合作伙伴在下线仪式上表示,奇瑞创造了汽车业史上一个奇迹。
新局
“规模不到100万,不要谈轿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入世以来汽车业界传统领军人物的判断。“规模百万化”不仅成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追求,而且成为一个汽车企业是否成长壮大的标志。正如何光远所言:“第50万辆下线,我看到了奇瑞汽车度过了茁壮成长期,第100万辆汽车的下线,说明奇瑞已经长大成人了。”
但是,“已经长大成人”的奇瑞并没有如国人期望那样独闯天下,反而开始牵手外国汽车企业。
在100万辆下线前夕,奇瑞合资合作频频。6月,与美国量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7月,与克莱斯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与菲亚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随后,与伊朗最大的汽车集团IRAN KHODRO以及加拿大投资公司SOLITAC三方在芜湖签署协议,由三方共同投资在伊朗建立合资工厂。
对于这些合资合作,奇瑞表示“是企业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继续坚持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不过,奇瑞的合资与以往的合资有着本质的区别。此前,中方一般是在合资中出厂房、土地等,而在技术及车型方面都毫无例外地处于被支配地位。而奇瑞与克莱斯勒、量子、菲亚特以及伊朗汽车公司的合作,在品牌、技术和产品上却牢牢掌握了主导权,奇瑞以一个平等合作者的身份出面,不仅出技术,而且出车型。特别在与菲亚特的合资公司可以生产奇瑞品牌车型这一新突破,在中国汽车业合资史上是头一回。这是奇瑞所谓“在资本结构上可以多元化,在品牌主权上只有独占性”的具体表现。
奇瑞为何在自身业已强大的情况下选择合资?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通过合资合作,奇瑞可以弥补产品线的不足,同时可以获得海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在奇瑞品牌无法象国际强势品牌在全球攻城略地之前,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便成了一着妙棋。
正如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耀所说,“奇瑞创造了三条不同的国际合作路径,即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
100万辆,对于奇瑞似乎既是一个台阶,又是一个分水岭,从零开始到100万辆下线,这10年是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迈上百万辆台阶,则标志着奇瑞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打造自主国际名牌。
思危
从不起眼到成为万众瞩目,奇瑞头上罩上了一道美丽的光环,但这道光环依然掩盖不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有人认为奇瑞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汽车发展的“井喷”时期,也有无数人说奇瑞的成功是以国家之力的倾力支持的结果。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要保持国内领先还是要打开国际市场,产品研发水平依然是奇瑞面临的最大考验。
目前,奇瑞虽然自称拥有最完整的产品系列:以QQ3、QQ6、A1为代表的微型和小型轿车;以旗云和A5为代表的经济型轿车系列;以瑞虎3为代表的SUV/' target=_blank>SUV和以东方之子Cross为代表的休闲轿车等,但这些产品基本上或多或少都脱不了外国车型的影子。
通用泛亚技术中心底盘科一位资深工程师告诉中国汽车要闻记者,目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做一些“Face-Lift”工作,也就是说将通用在国外的车型拿过来做一些改型,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而已。要真正开发一款全新车型,其成本是相当高的,这对于只有价格优势而没有品牌优势的奇瑞来说,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当年,丰田搞自主开发同样没有选择同外国合作,而是以美国车为原型,采用一辆一辆地分解外国整车,参照自己的卡车生产经验,一个一个零件的琢磨、仿造、消化、改进后搞出了首辆车型皇冠。然后又经过市场的检验后,不断改进完善,最终掌握了汽车开发技术,10年后推出了第二款车型花冠,并由此风靡日本,至今仍是丰田最畅销的车型。
对于奇瑞而言,目前面临的紧要课题是如何消化已有的东西,将基础打扎实了,然后再做进一步提升。如果产品质量不过硬,提升品牌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又谈何立足国内,更别说进军海外了。在车型开发上如此,在合资合作及海外扩张上也是如此,摊子铺开了,架子搭上了,后续工作要及时跟上,否则,就有可能沦为烂摊子或空架子。
好在奇瑞的管理层看到了这一点。奇瑞高层表示,奇瑞将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吸收:“中国车型做品牌的道路还非常长,急了一定不能成功”。“奇瑞品牌仍处于积累阶段,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与克莱斯勒、菲亚特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奇瑞品牌。”
至于奇瑞的这个消化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恐怕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消化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