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日系车钢板薄,不安全”的传闻在业界和市场悄然流传,甚至已开始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对此,今年以来,背着“黑锅”的日系车开始不约而同采取行动,集体“辟谣”:4月上海车展,广州本田率先提出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口号。
自今年以来,在各种车展上,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频繁推出解剖车,更是直接从技术层面,向世人宣告日系车绝不逊色于传统德系车的领先安全技术。
日系车的“安全法宝”
本田公司的G-CON车身结构
G-CON技术是以现实世界发生的交通事故为依据而开发的新时代的车辆安全技术。它独创的技术在降低乘员所受冲击力的同时实现了乘员舱的完整性,并同时兼顾了正面碰撞及侧面偏置碰撞的安全性,在碰撞发生时,不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乘员的冲击,还确保了其生存空间,将伤害降至最小。
丰田公司的GOA车身结构
作为专利设计,丰田公司的GOA车身不仅能应对撞击事故,还能全方位加强座舱防护,缓和二次撞击,利于驾驶者逃生或被救。GOA车身安全性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撞击时有效将撞击力分散至全车各部位,并以能量吸收材质与多处强化钢梁保护座舱空间,再搭配ABS、气囊等多项安全防卫,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日产天籁的ZONEBODY区域车身结构
ZONEBODY区域车身结构按C-NCAP五星级标准打造,采用了高刚性的车身设计,在受到撞击时可快速将撞击能量分散到整个车身,降低撞击力量,同时对车门、座椅、方向盘等数十处进行了结构加强,大大提升了侧碰、后碰的安全性。
马自达6的3H车身结构
3H车身结构分别置于两侧车门框架和车顶部位,形似三个字母的“H”,该结构在车体侧面和顶部都有一层加强筋,使其在局部钢板厚度、塑性变形效果、吸收冲撞力和乘客舱硬度指标上都具备明显安全优势,能保证在车辆发动机前舱和其它部位变形后乘员舱室空间不致侵袭变形,以最大程度保护室内乘员的安全。
专业解读 安不安全看结构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在汽车安全性的认识上,普遍存在两大误区:钢板厚和车身重的车才安全。那么,是什么决定整车的安全系数呢?是结构。是整车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型能力的骨架在决定安全性能。轿车的车体安全性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建筑如故宫墙体都很厚,但它的抗震强度绝对比不上现代的框架结构的高楼大厦,尽管现代建筑很高而且多是玻璃材质的。在发生碰撞的一刹那间,车体前端的吸能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惟有尽可能多地吸能,才能保障驾驶室不变形,从而保护驾乘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