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斐离开上汽,是迟早的事。
9月7日,上海汽车董事会接受了墨斐因个人原因提交的辞职申请,这一天终于来了。
“离开上汽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困难的决定。”墨斐在提交的辞职申请中这样写。但在上汽和克莱斯勒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清楚,到克莱斯勒任职“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墨斐走了,他的离开又会给上汽带来什么?上汽将如何面对和处理墨斐离开后的相关业务?墨斐原来负责的上汽集团海外业务又将如何继续?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上汽面前。
墨斐在职期间,双龙实现了扭亏为盈。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双龙业务,在墨斐走后工作如何衔接,成了上汽的当务之急。
当初,墨斐的到来,的确解了上汽的燃眉之急。一位具有国际化背景又在中国有着多年成功从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要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上汽来说,当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墨斐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绝非只吸引了上汽。“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来负责亚洲市场业务,他的到来让公司(克莱斯勒)上下群情激昂。”克莱斯勒负责国际市场销售业务的执行副总裁迈克尔·曼雷这样评价墨斐的到任。
与“群情激昂”的克莱斯勒相反,上汽却要在一段时间内陷入被动。即便找到了继任者,还要有一段熟悉的过程,不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
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在目前的国内汽车企业中存在普遍性。于是,吸收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脑”加入,成了企业应对人才短缺最简单、最快捷、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当经验丰富的“外脑”们将企业的业务带入正轨并开始蒸蒸日上的时候,企业在高兴之余,却往往忽视了背后隐藏的风险。
必须清楚的是,从选择上汽到离开上汽,墨斐的这种做法同样具有普遍性。“外脑”的引进,的确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由于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外脑”们纷纷投身其中。但是,人才流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外脑”们在中国的事业开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企业必须保持清醒,不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脑”身上。
作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培养本土化的国际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团队是化解这一风险的有效途径。如今的职场,跳槽、离职在所难免,企业在其中如何增加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进行充分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应该值得重视。另外,我们的汽车企业在聘用具有像墨斐这样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时,一定要考虑到人才流动的因素,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把流动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或许这也是墨斐的离开带给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