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交通新闻

抑制私家车不能硬来 发达的公交是关键

   今年9月16日~22日,是第一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其中,9月22日为“无车日”。这是建设部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发起的一项活动,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08个城市参加。据报道,建设部城建司一位副司长曾就这项活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成本’。

如,上海实行的牌照拍卖和减少停车场地但提高收费标准等。”就此,网友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建议一

  完善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膨胀

  网上绝大多数发言都认为,掏得起钱买车本是大家的梦想,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怎么能说控制就控制?为什么不限制公车,而总想着让私家车付出代价?这些质疑多少有些情绪化,因为限制公车与限制私车其实并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不能回避的现实舆论。

  私家车膨胀有很多原因,公共交通差、出行不便是其中之一。有专家已经指出,期望通过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行不通的”。同样人口密集的东京,由于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解决了早晚高峰时段的通行问题,人们发现公交出行所花费的时间、费用都比开私家车少得多,相对而言开私家车的“代价”就加大了,自然而然就对购买私家车的人形成利益的制约。

  可见,私家车付出的“代价”,有时是相对的。简单地提高私家车的花费,如购买车牌、停车费涨价等,只不过是让养车的费用整体提高一些,但对于能掏得起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钱买辆车的人,多出来的这些养车费用起不到多少实际约束效果。“要提高使用私家车的代价”,必须拿出更多智慧进行政策调控、加强疏导作用,而不能光靠提高费用这种“硬来”的手段。而且,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对私家车的限制力度可能不尽相同,国家也不宜统一出台明确的限制政策。如何让私家车付出适当的代价,抑制其过分膨胀,我们更需要软性的技术政策调整,通过调整政府投资比例等方式加强引导。

  建议二

  不限制购买但限制汽车使用

  一提到缓解交通拥堵,普遍的思维惯性就是控制私车消费。这显然是老套的论调。近10年来,鼓励还是限制私车消费的争议一直没间断过,但是无论怎么争议,中国的私人轿车消费仍然越来越热。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由此可见,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迈入汽车社会的脚步。

  专家认为,在私车消费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不限制购买,限制使用”的原则。这是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通用做法。任何公民都有拥有私家车的权利,这种购买权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政府有关部门在提出限制私车消费时,应该想一想,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车?从绝大多数普通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来看,他们的买车行为都是理性的,他们的出行也都很有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已经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生活工具。

  面对私车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保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引导人们合理出行,减少出行,为出行创造便利。除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外,一些工商、财税等公共服务机构还应该努力提高办公效率,争取让人们一次就把事情办好。此外,完善居住小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改善不同区域医疗、学校资源分配不合理和商务机构分布失调的状况,让人们尽量少出行、就近出行,也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总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决策,制定出长远的措施。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