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大城市,该不该收汽车拥挤费?

  业界才刚刚热议2010年将要征收的汽车“排放税”,网络上就又有消息传来,上海将对交通高峰时段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征收“道路拥挤费”,南京和北京也有类似的消息传来。虽然随后上海市交通局和北京政府官员分别进行了专门辟谣,但南京老城区和市中心区的高峰期间拥挤收费的有关方案,据说已经在进行调研和讨论之中。
无风不起浪,这些备受交通压力之苦的城市,看来学习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在适当时机采取市中心区域控制流量的做法,可能都已经有所考虑。

  收不收取高峰时段拥挤费,其实是一个城市对汽车发展的态度问题,收可以大幅度降低城市道路的畅通性,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运行效率;不收则是为了保障有车一族的通行权利,并害怕此举将抑制消费;其实各有其道理。不过,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明白,相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私车比例的日益增长,城市道路建设是永远处于滞后地位的,总是先有车,后有路的。保障道路的畅通固然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但大力发展便捷的公交系统,更高效率地解决市民出行问题才是关键。采用某种形式剥夺或抑制人们的通行权利,只能是不得已的办法,从堵不如疏的意义上说,应该是下策。尤其对已经缴纳了大笔税费的私家车主,再增加一项拥挤费,可能让其真的苦不堪言,这其实并不大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

  近几年来,中国各个大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加快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上海为例,在备受世人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从现在的5条线路增加到11条(不含磁悬浮试验线),总长度接近400公里,日均客流量将增加到600万人次,将占到全市公共交通体系客流总量的35%左右,届时将成为全世界城市排名前三的轨道交通网络。其他诸如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也是如此,经济起飞伴随着城市实力的提升,轨道交通都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如果等到各个城市的轨道路网日渐完善,为了抑制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同时倡导更为清洁便利的交通方式,再逐步开始收取汽车高峰时段的拥挤收费,也是一项有道理的城市管理举措。但在目前,由于主要大城市的交通干道和节点,都面临着基础设施改造和轨道开挖等一系列情况,因此高峰期间堵车是家常便饭的老大难问题,单纯依靠现有的公交车辆和出租车是很难满足绝大部分人的出行需要的,因此在这个还不能充分提供私车出行替代方案的时点,收取汽车拥挤费是否恰当,更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

  但是,如果检讨一下目前大多数人的用车习惯,其实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果对照一下国外的情况就会发现,有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城市,为了保留城市特色和保护文化历史建筑,根本无法在老城区进行道路系统的大规模改造,亲身去过或者电视中看到过欧洲一些著名城市的观光影片的人,都对欧洲一些城市街道之狭窄印象深刻。远的不说,就是依山傍海的香港和新加坡也是如此,这些城市的街道远远没有我们熟悉的北京来的宽阔。这些城市居民收入所得很高,大多数市民买得起车,但他们并不会天天开车,尤其不会开车上下班,因为一来市中心商业区的停车费极其昂贵,二则城市公交尤其是轨道系统十分发达,他们没有必要天天“享受”拥堵之苦。此外,环保和适度的汽车使用消费理念也深入人心。反观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我们,大城市中有车不开的人绝对是少之又少的,而离开车就几乎寸步难行的人却很多,这样的现象其实是很让我们深思的。

  改变有车一族的用车习惯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但在城市公交系统远远没有完善的前提下,靠强行收取拥挤费未必会得到多数人们的理解。因此,在如今即将开征燃油税的前夜和讨论实施征收排放税之时,再在大城市收取汽车拥挤费,大幅度提高用车成本,是否应该慎重?

  (搜狐博客特别支持)
(责任编辑:张锦)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