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业评论》
当欧洲客车制造商把中国客车与欧洲二手客车,三手、四手客车,甚至五手和六手客车相提并论时,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客车与中国制造的关系
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贸易条款第13章第4款B项规定:商业招标应该遵循下列原则:产品质量40%、是否环保30%、价格30%。
“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度被国外媒体炒作负面消息,以至于中国政府设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已导致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在购买中国货之前都要思量再三。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9%的回应者认为中国制造这一标签对中国品牌有不良影响,最经常和中国品牌关联的词语是“廉价”。
如果说欧洲客车制造商把中国客车与欧洲二手客车,三手、四手客车,甚至五手和六手客车相提并论,具有妖魔化中国客车的色彩,那么,中国客车制造商和中国政府就要学会利用“官方”渠道来为“中国客车”正名,并张扬中国客车品牌的精神。
“一通三龙”(宇通客车、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和厦门金旅)基本占据了中国客车市场的绝对江山,外国巴士与客车公司(合资或合作)在这里大多表现为水土不服——亚星-奔驰(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与中国扬州客车厂)、长江依维柯(意大利依维柯公司与中国长江客车厂)等都以分手告终。就数量上来讲,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巴士与客车生产中心。
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官方”数据显示:欧洲27国的巴士与客车产量为87027辆(德国9290辆),中国为195333辆(宇通20235辆)。年产上万辆客车的 “一通三龙”在全球巴士与客车排行榜的“官方数据”中却没有一个名分,为何不去争取?
近年来,中国巴士与客车就是因为“价廉物美”而不断驶出国门。
中国客车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品牌,必须摆脱低成本低品质的束缚和阴影。新兴的波兰客车制造商索拉尼日和土耳其客车制造商特马萨分别连续获得“欧洲最佳客车制造商大奖”,仔细琢磨它们广告口号,越读越感觉有特色:“热情的力量”和“巴士与客车专家”。
比照起来,中国客车制造商的广告口号就略显逊色。因为今天的中国客车制造商大多处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初级竞争阶段,少数制造商开始进入技术升级和科技含量的中级发展水平,尚未迈进走向世界的高级阶段——赋予中国客车一种精神,并以品牌带领企业成长。
“中国宇通 纵横中国”这句广告口号在宇通客车批量出口古巴之后,很快就演变为“中国宇通 全球共享”,因为原来的广告口号在国外翻译出来就不适用了;金龙客车也在欧洲市场上取得突破之后,杠起“中国客车专家”的大旗。
外国人如何认同“中国客车领导品牌”还有待观察,我们感觉宇通和金龙都要代言“中国创造”,政治热情可嘉。而另一个新兴的中国客车制造商苏州金龙则开始启用“海格”的新品牌,以及“安全为本”的广告口号,没有中国色彩(及政治色彩)却在卡塔尔的亚运会上为中国客车“露了脸”,以此迅速在国内外市场上建立起影响。
在经济市场不开放的东南亚等国家,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巴士与客车,而在市场化的欧洲等国家,却几乎没有中国制造的巴士与客车。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中国客车所特有的“够用就好”特征所决定的。事实上,这是中国客车的品质和价格因素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
中国客车在建立国际品牌营销的过程中,普遍缺乏产品精神(品牌内涵)。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搞差异化竞争不是不重要,但要把差异化理念提到顶层,关键是把握行业本质,赋予中国客车(品牌)一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