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合作,则总是不惧路遥。不必说德国到中国的距离,美国到中国的距离,那么远的夫妇却生下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样的孩子。单说国内,也很容易想起湖北同江苏的距离(东风悦达起亚)、吉林同天津的距离(一汽天津夏利)之类。
其实,谁最早提起上海与南京汽车工业之“一体化”合作似乎已不可考,也不知这个起点究竟是什么时间。是不是正好20年并不重要,但时间之长,不得不让人感叹。也难怪,江苏和上海,正好是中国最有钱的两处,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干一场。
很多年前,在湖北的一次全国性汽车行业会议上,就有饶达、张伯顺等探讨“如果上汽与南汽合成一家”将如何。在笔者的印象中,那是1990年前后。不过,多少年来低层次的合作不鲜见,高层次的合作光打雷不下雨。2007年以来,上南合作的步子突然大幅度加快,让一个雄踞华东的大汽车集团呼之欲出。
上南合作步子突然提速,有一些朋友认为基本上是政治因素使然。但笔者认为这不完全对,恐怕还是应该说成是“在市场促成上南合作的过程中,有别的力量加了最后一把火”。说到底,还是市场的力量为主。
要说市场,先说基本的车型布局。让我们把上汽与南汽的多种车型列个单子试试。
上汽拥有齐全的乘用车生产能力,从高端到低端,从MPV到微客。这方面,南汽相形见绌。南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千方百计打破不合理的政策框架挤进“轿车”俱乐部,但目前车型少销量也少,尚不能在国内乘用车舞台上产生足够的影响。所以,这一块上汽补了南汽。
南汽拥有经营业绩相当不错的依维柯轻型客车,上汽也在做轻型客车。不过,南汽轻型客车从1986年开始干,而上汽却晚得多。另外,南汽与上汽的“轻客”虽然都属于轻客,但车型却有极大不同。南汽的轻客个头大,价格较低;上汽的轻客个头小。价格相对较高。两者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上南合作成功,新的上汽则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轻客系列车型,竞争力显著提高。
上汽有重卡,南汽也有重卡。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上南合作后,上汽名下的沪宁渝三地的重卡如何合力而为,一定会有新的思路,这一块可能不好算成互补,但毫无疑问将整合成为有竞争力的重卡新军。
南汽有轻卡,上汽这一块是空白,所以南汽的轻卡正好补充了上汽之缺门。细看一下,南汽轻卡实际上有两大板块,一块是跃进牌,一块是依维柯牌。前者属于普通型产品,后者则属于相对高档车型。一般人可能以为轻卡没什么意思,其实它倒是个量大的产品。如果加上低速汽车,目前在中国每年轻卡需求量可能会有100多万辆,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它占得汽车总产量的15%,不争岂不可惜!
上汽与南汽都有零部件。其中,南汽拥有相当不错的发动机平台,一个是索菲姆,一个是MG。这两个发动机都是技术领先产品,其中索菲姆这些年来还是市场中的领先者。作为一个要在市场中去赚钱的企业,上汽很需要。这样,南汽又给上汽补充了实力。
上汽和南汽有没有车型产生冲突?有,那就是上汽荣威与南汽名爵。不过且慢,这两个车同为英国血统不假,但品牌却有奥妙。上南合作若成功,荣威与名爵就立刻多互补性而少冲突性。此话怎讲?不同的品牌指向不同的市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若荣威与名爵由上汽南汽分头干,大家不得不窝里斗,那自然就要斗个你死我活。但若归于一家名下,那就可以巧妙安排,各打各的市场。
上南合作,还有很多有利于市场开拓的方面,今天只简单说了车型。如果要说下去,实在太多,例如还有南汽的人才,南汽的土地,南汽的销售网络,南汽同国外正在合作的项目,还例如南汽吃进MG以后,得到了很多软件和设备。
上南合作有市场基础,符合市场规律,顺应中国汽车发展大趋势,市场理应欢呼。合作只是手段,获得市场大丰收才是目的。那我们不妨睁大眼睛看着,在上南合作成为现实之后,将会有什么样的市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