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上汽收购南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在现场见证这一中国汽车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兼并案的众多业界高层或许还未想到,下面的兼并重组案已经在酝酿之中,日前,业界相继披露出东风购哈飞汽车,北汽控股购昌河股份的消息,尽管兼并重组的业务有所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此次收购的瞄准的都是市场上关注度较低的微车(微型商用车的简称),哈飞和昌河微车业务严重下滑为东风和哈飞的介入提供了条件,也有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如此之多的收购是否会染上“消化不良”的后遗症。
北汽基本确定收购昌河
在东风收购哈飞尚未水落石出之时,突然又冒出了一宗新的收购案,那就是北汽控股“觊觎”远在江西的昌河股份(600372.SH)。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在克莱斯勒铂锐上市活动上公开表示,北汽收购昌河已经基本确定,这一正式通告将在不久的将来公布。受此消息的影响,4日昌河股份在大盘大跌的情况下逆势上涨。
昌河股份证券事务办公室有关人士4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尚未听说过类似消息。在信息披露第二天的5日,昌河股份发布澄清公告称,就“北汽收购昌河方案已经基本确定”的报道,昌河股份经向公司管理层询证及书面函证控股股东(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及控股股东明确表示均不知此事,也没有就此事与北汽或其他各方接触,上述报道属不实报道。
尽管昌河股份对此否认,但徐和谊的表态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人事变动也露出了一些迹象,“去年8月离职的昌河汽车原总经理蔡速平将接替北汽控股原副总经理、BBDC高级副总裁童志远职务”的消息也得到确定。如果北汽收购昌河成为现实,蔡速平回归的可能性极大,因为蔡与昌河有着很深的渊源。
近年来经营不善的昌河股份2006年亏损两亿多元,成为汽车行业中亏损最大的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的亏损仍然超过1亿元,但由于具备被收购的可能,昌河股份的股价一直高过东风汽车等业绩远远好过它的公司。
由于旗下的合资公司昌河铃木业务不再列入上市公司,昌河股份主营业务为微车,但微车也呈现节节败退的局面,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销量已经不到4.8万辆,在五大微车厂排名垫底,远远落后于微车后起之秀东风小康。当然,昌河股份可以弥补北汽控股在微车方面的空缺,为欲在A股整体上市的北汽控股新添一块业务。
东风重组哈飞
在北汽控股传出收购昌河股份的同一天,停牌逾1月的东安动力(600178.SH)于4日复牌公告称,其股东中航科工(2357.HK)将与东风汽车集团商谈合资,其中中航科工将以其所持有的东安动力股权、旗下哈飞汽车资产注入合资公司中,而东风汽车则以现金出资。
记者了解到,东风汽车集团有望在这一新合资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并将全面吞并重组哈飞汽车资产。一旦新合资企业获批成立,国内汽车业首宗央企之间的重组兼并将诞生。据透露,这宗汽车业兼并重组案将有望于3月底4月初画上句号。而东风汽车集团将在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并将全盘整合东安动力以及哈飞汽车。
尽管哈飞去年的利润下降了75.29%,但总体状况仍然远好于昌河股份。2007年哈飞共销售汽车24.31万辆,其中,微车16.43万辆,微车也为哈飞的核心资产,这样,再加上迅速发展的东风小康,东风集团旗下的微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东风有可能打破微车五菱和长安“两强争霸”的局面,形成微车“三国演义”。
更为重要的是,在和上汽、一汽的较量中,东风不至于被拉下太多,上汽去年的总销量约160万辆,一汽超过130万辆,而东风刚过100万辆,哈飞的加入为东风保持“前三甲”的规模奠定了基础,并有可能冲刺200万辆规模。
记者观察:收购真的那么有效?
进入2008年以来,汽车业内有关兼并重组的消息突然多了起来。除了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减少数量来改变“多而不强”的局面外,更多的是企业想做大的冲动。纵观国内的几起联合重组事件,都是国有企业扮演主角,其领导人就如官员一样,有着天然“GDP崇拜情节”,都有将企业产销总量做大,产值做多的冲动。
但产销量大、产值做多后就一定强吗?我看不一定,首先是被收购的一方基本是业绩亏损或者停滞不前的企业,给收购方带来的用处不多,甚至有可能染上“消化不良”后果。就拿最近发生的上汽与南汽所进行的重组案来说,当所谓的业内专家都看好这单交易时,敏感的资本市场就给了无情的一棒,自签署合作的当天2007年12月27日起,上海汽车(600104.SH)的股价就从最高时的28.88元跌至上周三的18.15元,跌幅近四成,远超大盘,被行业认为至少从短期来看重组是个利空消息。
从国际来看,戴姆勒-克莱斯勒合而又分的现象基本上宣告了通过简单的联合重组来做强的愿望并不现实,国际上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基本上透过自身努力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如丰田、本田等,而通过收购而成的庞然大物通用、福特等的状况都不太妙。因此,老想收购的汽车企业,当心染上收购后“消化不良”的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