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飚升,不仅使企业消化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且经营环境十分严峻。一旦突破价格上涨的承受极限,部分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来源:汽车人杂志 特约撰稿:杨再舜
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原材料及产品的价格暴涨颇引人瞩目。
今年年初,石油价格已突破100美元/桶,导致下游的橡胶、轮胎等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目前,钢材市场采购价格涨幅度竟高达50%以上,而且在高价位徘徊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一天一价”的继续上涨态势,业界预计,影响原燃材料涨价和钢材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短期内不会改变。
钢铁厂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一旦上游行业涨价,作为下游环节的汽车制造商肯定首当其冲,而与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原料需求,也无一例外地卷入到“钢价上涨” 的连锁反应之中。
众所周知,汽车成本主要由产品开发、零部件及原材料、厂房及设备折旧、水电动力、人员工资费用等构成,以及税费等。无疑,原材料涨价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价格的上涨幅度已超过大多数企业可以承受的成本压力。预计汽车整车行业今年因钢价成本原因将上升100多亿元,全年钢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波动的运行态势。因此可以断定,今年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因钢材涨价而减缓。
据相关资料显示:“用于汽车制造的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中板、薄板、钢带、优质钢材、钢管等,其中以薄板和优质钢材为主。一辆轿车的平均用钢大概在1吨左右,成本只有5000-6000元,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载货车用钢按照重、中、轻、微的顺序,其用钢量分别为9、4、1.5和0.8吨左右,成本由4000-45000元不等。按照整车、零部件等划分,汽车整车直接用钢量占全汽车行业用钢量比重为50%,因此钢材价格上涨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影响最大。”
由此可见,面对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扬,不同的汽车企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商用车中的重、中重、中、轻型载货车和乘用车里的经济级轿车,由于钢材所占成本较大,零部件的成本向上下游转移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受到的冲击较严重。这些生产企业特别是对民族自主品牌用高成本和低价格抢占市场的轻型载货车与经济级轿车的负面影响最大,因为其毛利率基本已被压缩至成本价格。而合资汽车品牌中的高级与中高级车企业利润较厚,且钢铁所占成本比较小,同时这类合资公司将零部件的成本尽可能向上游转移,因而所受影响相对较小,甚至是微不足道。
预计今年大规模价格战在经济型轿车上的应战潜力已消耗殆尽,再度挑起价格战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商用车领域还有调整上涨价格的可能性,如近期已有一些厂商取消了用户原本享有的优惠政策,这相当于变相提价。
整车制造企业面对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也想方设法转移成本与危机——一方面通过优化供应链或加强内部管理来挖潜和节省成本将涨价的压力内部消化;另一方面将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再一方面通过减低配置、降低整车质量等隐性涨价手段解决。
而零部件企业如果因原材料持续飙涨,成本的提升幅度将大大超过产品销价的增长幅度,一旦突破这一承受极限,部分零部件企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向整车制造企业的采购价提高根本无法弥补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即使这些企业从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入手,不可能无止境地降成本,企业的承受能力最终还是有限的。
但如果原材料价格还这样无节制长期地涨下去,再加上劳动力、土地、物流成本及其他重要资源价格保持在高价位运行,这都将对规模小、实力薄、抗风险能力弱、利润储备少的中小汽车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打击,甚至被淘汰出局。换一个思考层面,这也对行业原有的竞争格局将带来优胜劣汰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