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前后,新车潮涌般驶向市场。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几乎平均每天一款新车发布,这样的高频率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北京车展期间,新车发布更是达到高潮,国产新车50余款,进口新车也有30余款发布!
虽然车厂赶在车展前后发布新车已是国际惯例,但是如此高密度的确很少见。
借力新车变相涨价
除了众所周知的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外,借推新车抬高售价,抵消成本压力也是不少厂商的算盘。
仔细一看便可以发现近期发布的很多新车都是改款车型,车型亮点或者改进的地方并不多,有的甚至在装备上有所倒退。一些车型只是增加了几种颜色或者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名字前加个“08款”了事,这样的做法难免让人感到有些敷衍了事之嫌。
与此同时,很多“新款”车型的价格与改款前车型的市场指导价基本相同,这与往年很多厂商借新车上市大幅降价的情况迥然不同。实际上,很多车厂借新款车上市之机减少了老款车的优惠幅度,达到了变相涨价的目的。这是目前车辆制造成本增加后车厂不露声色涨价的“好办法”。
车型过多难以消化
对消费者而言,新车多自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每一款新车的推出都意味着一笔很大的成本,研发费用、推广费用等等加在一起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为了抢眼球争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一味出新,很有可能落得匆匆上市草草收场的结果,实际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先例出现。而这些新车的购买者也成为了受害者,因为他们购买的新车不得不因为短命而面临“过早断奶”的境地。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汽车企业有两种产品路线———“广而博”和“少而精”。广而博的风险在于能不能保证每个投放的产品都成功,如果不成功就面临着巨额投入将打水漂。少而精的风险则是如果车型少了而投放不成功可能就有灭顶之灾,所以要精耕细作。
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曾表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车型失去了过去的冲击效果,因为市场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理性。应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获胜的关键是要保持产品的优良性、服务的完善性。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认为新车首先要保证质量,一款新车的年销量在10万辆以上才有利可言。他说,华晨会尽量扩大产销规模延长产品周期而不是一味拼命推新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