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人杂志专区

经历 徐浪:从武义走向世界的车手

来源《汽车人》杂志特约撰稿 颜光明

  徐浪是中国军团最看好的车手,但一场意外事故破碎了一个车手的追求之梦,是谁改变了徐浪?是谁成就了徐浪?是谁记住了徐浪?这是我一直要想寻找的答案。


  时下,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只要提起中国一名车手不幸遇难,人们就会想到徐浪,就是平时不关心赛车运动的人,也会关注起徐浪。而在年轻人中更是把徐浪当做了明星,喜爱赛车的人则把徐浪当做了崇拜的偶像,就连时尚作家韩寒都要“拜师”于他,并引以为荣。

  徐浪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赛车界不约而同地说,这是一大损失,圈子里为失去这样一位实力派车手不免痛惜不已。

  这是一个让人牵挂,却又值得怀念的车手,为什么?徐浪的不幸本以为是圈内关注的事,想不到在年轻人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甚至波及到很大的社会层面。

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一种现象。网上的感人留言,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他们都在向一位中国车手表示敬意。当滤去了许多情感上的东西之后,会发现这个社会还是需要英雄的价值观来支撑,在呼唤阳刚之气来引导。

  当朗朗、李云迪、丁俊辉成为当下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而被放大,或异化为寄托、幸运、虚荣的符号时,徐浪的出现不啻是个颠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野孩子”,一个农村娃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享誉国内的车手,走向世界的英雄。

  是谁改变了徐浪?是谁成就了徐浪?是谁记住了徐浪?这是我一直要想寻找的答案,也是我近日在思考的问题。

  自徐浪因意外遇难于穿越东方汽车拉力赛以来,他的队友和朋友,以及他的粉丝,以及赛车圈内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赛车英雄,包括他的传奇经历也成了热门话题。浏览网络,搜索徐浪的名字,会出现无数的有关悼念他的文章和感言。在他的家乡武义,当地父母官则以最高的规格向他家人表示慰问。

  徐浪成了故乡的骄傲,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

  得益于传播的力量,徐浪之死的价值变得清晰了……

  赛车改变人生

  大约在5年前,高尔上海世纪公园做试驾活动时,举办者把徐浪作为嘉宾介绍给我认识。当时他的身份是上海大众333车队的车手。而在这之前,车队老板就向我提起过他。

  中国职业车手在2000年之前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在我的印象中,车手的职业化被明朗化及市场化是始于上海大众333车队。车队老板是个商人,他并不懂赛车,但他懂得经营。记得上海首次举行全国汽车拉力赛时,引起不小的轰动,而在厂商资助下的上海大众333车队则是当时最牛的车队,尤其是当大家并不看好的桑车作为赛车一举终结捷达和富康长期以来在赛事改装中的神话时,外界的评论是,这主要归功于职业车手的参赛和职业车队的出现。于是,这就为中国车手从“放养”走向“圈养”提供了可能,刺激了赛车运动的发展。商业的魔方开始显灵,催生了一个市场的产生,尽管现在看来还很稚嫩,门槛很低,但上海天马山赛车场和上海F1赛车场的诞生都不无受此启发。

  签约车手、职业车手,成了当时不少车手身份价值认同的标签,也是准入赛车市场的通行证。这对于单枪匹马的单干户来说,无论是实力和装备及训练都有了一定的保障,甚至在市场化运作上起到便利的作用。

  这么多年来,我看到不少车手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挥洒了不少银子都没成签约车手而沮丧和苦斗着,犹如在长夜里奔跑。徐浪的幸运就是赶上了好时机,单干的时间不长,很快就有了“333车队”的名分。我知道,为此他也付出了不少,能被车队老板看中本身就有价值的存在。而对于徐浪来说,名分对于他进入赛车圈子,从事赛车生涯非常重要。记得我初次见到徐浪时他还是个愣小子,不谙世事的模样。车队老板和主管也经常请我去设在虹口体育场的办公地点,也参观过位于郊外的松江车队(训练)基地。精明的车队在比赛之余还打出了“赛车学校”的旗号,车手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教练”。

  这是个圈子。一个属于玩专业的赛车圈子。徐浪在这个圈子大开了眼界。在这之前,处在浙江武义这样的小地方不可能接触到上海这样的“大码头”文化,尤其是来自国外赛车训练和知识的熏陶(上海大众不仅给予资金上的资助,还请赛车专业人士指导),高手之间交流的机会,无疑是一个切磋技艺的学堂。徐浪自己也说,以前叫玩车,现在称赛车。这样的认识在车队的队友看来就是职业观念的转变。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车手必须要像“清教徒”那样,循规蹈矩,戒掉不良陋习,养成好的习惯,再造自己。

  “这是个野路子出身的车手。”在队友看来,徐浪属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车手,赛车技术不规范。但他喜欢赛车,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如果说从小喜欢速度和飚车的快感那是出于小孩好玩的本能,而要成为车手,那是需要素养和技术。徐浪曾对我说过,他是先从玩摩托车迷上赛车的,也是从偶尔一次以个人名义获得全国性的赛车比赛尝到了甜头,迷上了赛车运动。最初的车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玩车的闲人,或是业余的爱好者。但要成为职业车手,在多数人看来还没有这样的概念。

  正式认识徐浪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烟酒不沾的车手,不善交流的小伙子。但粗狂的外表掩饰不住好动的单纯与顽皮,健硕的体魄,倒是很像举重运动员,尽管首次交流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了他是浙江车手的印象,眼神里根本没有浙江商人的味道。他使我想起了余纯顺,谁都不会相信他是徒步中国的上海人,以为是东北壮汉。用他队友的话说,徐浪用一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业余爱好者成长为专注于赛事的职业车手,也磨去了许多不良习惯,体形也精干起来。可以说是赛车改变了徐浪的人生。

  一棵有灵性的好苗子

  再次见到徐浪时,他已经是国内颇有影响的汽车拉力赛的车手。

  2004年秋天,帕拉丁俱乐部向全国挑选参加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车手。在所有的测试和选拔中,徐浪成为4名入围车手中最后被确定的两名车手的候选之一。当时从法国赛车专家安德烈处获知的信息了解到,徐浪获选的可能性最大,理由是他有赛车的天分,良好的潜质,包括年龄优势和常年参加比赛的经验。

  “你是用怎样的方式锁定这个车手的?”我问安德烈,依据是什么?尽管属于内部范围,不易透露,但安德烈从专家的角度做了评价,认为中国车手都很聪明,但缺乏专业素养,只注重技能,而忽视了知识和理论的指导。当然,以国外的标准来苛求还刚起步的中国车手有点不切实际。不过,他还是发现了好的苗子,比如徐浪,只要稍加培训,在国际大赛中磨砺几次就会脱颖而出。

  徐浪获知作为参加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入围车手被送到国外训练时,兴奋地说,达喀尔已经向我招手了,并孩子气地向帕拉丁俱乐部打听,深怕落选。帕拉丁车队经理胡学军曾对我说过,徐浪赛车时的勇猛劲正是我们需要的,如果稳健,节奏把握好的话,就能在达喀尔赛中创造好成绩。

  近年来,徐浪的出名完全是靠频繁参加比赛打拼出来的。他认为,赛车的成绩是经验积累和勤学苦练赐予的。以前的车技是在家乡的山路上练出来的,现在赛车技术是在赛道上打磨出来的。而赛车的悟性极为重要。

  像大孩子的徐浪是个乐天派,大有少年不知愁的憨态。其实,这是一个天生的为赛车而生的车手。开起汽车来很有灵性。我曾在一个专为拉力赛设计的赛道上看徐浪开车,犹如一首流畅的曲子,在爬山涉水、绕碍越障、过关斩将中一气呵成,快时如箭,慢时如蛇,张弛有度,优雅完美,赏心悦目。安德烈说,这就是对节奏的把握,需要技术功力做支撑。

  去达喀尔是徐浪的渴望,也是标志着他赛车生涯的里程碑,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相信凡是从事汽车拉力赛的车手都有这样的梦想,用卢宁军的话说,这是车手朝圣的地方。

  “你的梦终于实现了。”记得第一次在浦东机场为他送行去达喀尔比赛,我问他有何感觉时,他很朴实地说,就是兴奋,拿名次成了出征时最大出发点,也是明确目标。我说,这不是个人参赛,而是在为一个品牌而战,其次才是为自己而战。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角色。“我压力很大,有点紧张。”他很坦率,“与以往参加亚太汽车拉力赛不同,这是与世界高手在比高低。”于是,我说,这是走向世界的比赛,你将会作为英雄出现在央视的镜头里。他笑着说:“我会尽力的。”

  徐浪果然不负众望,在两届达喀尔拉力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国际赛车界的好评,并享有赛事组委会专门摄像和直升飞机跟拍的待遇。赛后胡学军和安德烈都对徐浪的表现感到满意。尤其是老将卢宁军表示赞赏,“后生可畏,来日可追。”他的同伴周勇也为徐浪在严酷的比赛中找到感觉而高兴。

  2006年在长城脚下为帕拉丁车队连续3次从达喀尔赛场凯旋而举行的庆功仪式上,徐浪几乎成了公众人物,这一年他平了周勇第19名的成绩,进入中国优秀车手之列。大众媒体也开始聚焦这位不凡的、总是有点故事的车手。

  此时的徐浪成熟了,不再是我初见时的拘谨,说话怕说错的小心,而是坦诚面对媒体,谈吐老练。即便是面对央视的镜头,也会侃侃而谈,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正如了解他的朋友所说,是达喀尔成就了徐浪。

  赛道是车手的舞台

  功成名就之后的徐浪是一个不善经营自己的人,他的心思还是扑在赛事上。在他看来,赛车就是他的人生选择,也是自己的最爱。以车会友,以车传情,以车结缘,成了一个车手生活的全部轨迹。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如何评价,按照自己的感觉在生活。

  这种洒脱与自在,属于时尚与前卫,被羡慕与追逐的榜样。

  赛车被当做一项事业在不少年轻人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最典型的就是韩寒。摆着养尊处优的作家不当,非要劳其筋骨,烧尽稿费要当车手。自称车手是他的正业,写作是他的副业。徐浪为结交这样的朋友感到自豪,自嘲永远赶不上韩寒的脑子,崇拜有加,韩寒对徐浪的赛车本事也是钦羡不已,向他学了不少。他们能够成为赛车场上的挚友,也是一大美谈。而徐浪的豪爽与义气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不论是演艺明星,还是平头百姓,他都愿意与其交朋友。他的人缘成了人脉,也由此成了不错的口碑。

  我与徐浪曾聊过关于未来的话题。正如我曾与卢宁军和周勇都聊过一样,赛车不可能是永远的职业,就像安德烈,一位达喀尔老将,跑了十几年,最后成了以训练车手、改装赛车为业的专家。

  徐浪说,我还没有想过,但我离不开赛车。也许因为年轻,在“飞车王”的激励下,他想成为中国的车王?尽管他从没有说过,而不懈努力的劲头,他是想在这方面超越前人,表现出自己的专一和执着。

  达喀尔给予徐浪的不仅仅是荣誉与光环,而是更高的眼界和更广阔的视野。当谈起外国车手的装备、派头及气势时,徐浪的眼睛会放亮,又有一丝不服气的无奈。但他明白,这就是现实的差距,就像中国的足球,上场交手之后就知道自己的软肋,被点到的穴位在哪里。这就难怪F1专家放言10年之内中国出不了F1车手国人大受刺激一样。

  徐浪想在拉力赛上改变这一现状。他很珍惜这次作为再次与郑州日产携手“穿越东方”的机会,表示要在家门口破纪录,表现出他特有的乐观与自信。胡学军说,徐浪是中国军团最看好的车手,业绩已经显示,他已跑进十强之内。但一场意外事故破碎了一个车手的追求之梦,他让人无比牵挂和痛惜。就此我以《徐浪为何受人牵挂?》、《徐浪走了,带着他的梦》两篇文章,记录了一个不懈奋斗身影所产生的影响。

  “我是个‘败家子’。”徐浪在回忆自己的赛车生涯时,不无内疚地说自己花了不少家里的钱,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即便是现在他还要自掏腰包参加比赛。我问这是为什么?“赛道就是车手的舞台。”徐浪的回答是真诚的,也是他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这种升华也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作为旁观者,我感到欣慰,从武义走出来的车手在人生的赛道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位。

  这使我想起去年我在帮一部以赛车为主题的电视剧提出修改意见时所主张的那样:这是一个以“赛车人”生活、情感、欲望、选择为内容的故事,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价值诉求,对人生新的解读,现实与传统、历史与文明、伦理与道德、经验与判断的冲突。我想,徐浪的经历足以写一部电视剧。

  最后,我以一首歌词作为本文的结语,也算是对徐浪的悼念吧:十余年风雨沧桑,赛车人披肝沥胆;问赛道谁主沉浮,看英雄路在何方。

(责任编辑:刘杰 )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浪 | 徐浪当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