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声誉鹊起的C-NCAP 突招争议,先是南方有媒体质疑其公正性,继而央视经济半小时的一番“关注”,更把C-NCAP推到波风浪尖。
归结下,争议主要在“法源”、“车源”上。
关于“法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称,C-NCAP管理中心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行文设立的机构。
C-NCAP并非是此前一些人想象的“拉大旗做虎皮”。
关于“车源”,这是C-NCAP饱受争议的重点。尽管C-NCAP称,他们每年拿出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C-NCAP,但其试验的车辆仍分为“企业购买”和“申请购买”两种。加之C-NCAP相关负责人曾在车企兼职的传闻。因此,C-NCAP虽强调自己“按规则运行”,但“瓜田李下”已让其百口难辩。
但C-NCAP也并非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可能是其“幕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身份让C-NCAP“左右为难”。 据介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是一个事业单位,1999年根据国家规定转制为“科研服务型企业”。因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虽有“独立、公正的定位“的意愿,也强调“按规则运行”,但要像国外类似机构那样,有政府的资金作后盾,碰撞完全由自己作主,C-NCAP不免“捉襟见肘”。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完全被世界接受的情况下,我们不必苛求“C-NCAP们”。当然,C-NCAP自身首先要做到“站直罗”,至少别给他人以口实。
C-NCAP ,别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