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成立后,发改委与工信部对汽车行业监管的权力分配逐渐明朗:工信部重点是对汽车行业起指导作用,在具体项目核准上,发改委仍起关键作用。本报记者也特别注意到,涉及到汽车产品公告的准入细则拟订工作目前仍由发改委负责。
7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一共24个司局中,产业政策司、装备工业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规划司、政策法规司均涉及汽车产业管理。发改委目前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投资项目审批权,已归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负责。
本报记者从工信部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主要职能是组织拟订工业、通信业产业政策并监督执行,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及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拟订和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相关内容,参与投资项目审核;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实施汽车准入管理事项。
此前,国家发改委内部一共有两个部门涉及汽车行业管理,分别是产业政策司的产业协调二处和工业司的车辆船舶处。
产业政策司的主要职能是,拟订机动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的实施细则,组织审查和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而工业司车辆船舶处的主要职能包括对汽车投资项目进行审批,起草规范机动车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涉及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规章,指导拟订车辆技术法规和标准。
调整之后,工信部基本上集中了部分发改委管理汽车产业的职能,但汽车产业“多头”管理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除了发改委,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财政部、环保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超过20个国家机关部门涉及到汽车产业的管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协会组织的相关人士不止一次跟记者细数过这些管理机构的名称,而一些行业标准的制定通常要经过四五个主管部门的逐一审核。“今后各个部门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才是关键。”业内人士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