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科技部大院里,3辆燃料电池轿车和3辆混合动力出租车一字儿排开。
10时整,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走出办公大楼,坐上一辆燃料电池轿车,直奔奥运村。
就在20天前,近500辆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交付使用,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示范运行。
今天,万钢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再次前往奥运村,了解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情况。
到达奥运村,万钢一行又换乘新能源公交车。每隔一个区段就换乘一种新能源公交车,亲身体验。“很平稳”、“噪声很小”、“空调还特凉哎!”试乘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为了这一天,为了实现2008北京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科技部和北京市早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就启动实施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其中,大规模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北京奥运交通提供绿色运输服务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努力,预期目标终于实现: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京华客车公司开发的5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在奥运村内环线等三条公交线路上运行。由东风汽车公司和一汽集团研发生产的25辆混合动力客车在奥运公交专线上运营。由奇瑞、长安、一汽集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75辆混合动力轿车编入出租车队运营。由上燃动力、同济大学、上海大众共同开发的20辆燃料电池轿车作为赛时公务用车。由清华大学、北汽福田开发的3辆燃料电池客车在公交线路上进行为期1年的示范运行。此外,在奥运场馆间还有320余辆纯电动场地车服务。这是奥运历史上种类最多、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为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中心区域周边地区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交通“低排放”目标提供保障。
司乘人员告诉万钢,这些新能源车运行不错,奥运会后公司在更新车辆时打算逐步引进这些车辆。万钢高兴地说,混合动力大客车成本虽然比一般汽车高出20%,但其节能效果可达到20%—25%,一般运行两年便可收回成本,4年即可盈利。“科技奥运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将科技和奥运结合在一起,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意义深远。本次奥运示范应用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返回科技部时,记者坐上由同济大学、上海大众等共同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司机介绍说,这些车辆在不改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与普通汽油汽车没有多大差别,但最高速度只能达到140公里每小时。百公里耗氢1.2升左右,开空调时可达1.8升,每次加氢3.5升,可以跑200公里。“这个车最大的特点是不排废气,排出的是水,可以喝的。”司机认真地说。
记者观察到,前面的车不时从排气管排出一股清水。“北京干燥,这个车也能当洒水车了。”司机不无幽默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