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参加了成都景逸车友会组织的川黔贵自驾游,一路南行,最感兴趣的地方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无论是苗家山寨、侗家风雨桥还是疍家树屋,都是各具特色各有风情。忍不住在这儿跟驴友们分享一下!
印象“刘三姐”:浪漫宜州行
“山歌好比春江水”,刘三姐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但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刘三姐乃是壮族人。
幸运的是当晚正好赶上当地人举办对歌赛,只见下枧河边,成群结队的壮族男女盛装打扮,一边是“阿牛哥”领队,一边是“三姐”为首,火辣辣的情歌立时唱起,你方唱罢我登场,“阿牛”和一群小伙唱到“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三姐”领着姑娘们在这边答“高粱结子高又高,五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收了芝麻棒棒敲。”机智的对答、甜美的歌声让我们羡慕不已。
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可见山歌已成为壮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壮族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离开时,热情的房东一家拉着我们高唱送别歌,盛情邀请我们等到明年“三月三”歌圩时再来。
走进侗寨:风雨桥边“听风雨”
离开宜州后,我们专程绕道欣赏了坐落在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这座桥应当说是风雨桥的代表作,建于1916年,外表看来是四孔五墩,它的顶用巨大杉木层层堆积成的,可见工程相当浩大。长廊和亭子内是精美的雕刻绘画,有人物、有山水,还有花鸟鱼虫等等,栩栩如生。穿过程阳桥,对面就是座侗寨,寨子里到处是错落有秩的吊角楼,也都是用杉木建造,顶上覆盖小青瓦,看起来十分古朴。我们来的时候,寨子里正有歌舞表演,二十多个侗族小伙和姑娘手拉手边唱边跳,还不时邀请游客加入,难怪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跟着跳了会儿,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
美丽的传说:神秘疍家人
在海边长大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疍家人的美丽传说,我一直对这样一群以海为伴,以舟为家的神秘部落充满向往。疍家人被称为“疍民”。他们以海为伴,以舟为家,以渔为业,长年与风浪搏斗。“疍家酒席全是鱼,疍家无腥不成饭”,疍家人的美食来源于大海,全在于新鲜,北海本地疍家饮食文化的发源之地的就在外沙岛。疍家人的海鲜村从岸边一直沿伸到海里,搭建成竹楼的形状,每一个小竹楼就是一个包间,完全是置身海上品尝海鲜。海鲜都是在海水池中活蹦的,据当地人讲,海鲜运输到异地,虽然到达时还活着,可中间的运输途中要打氧气,海鲜的肉质便不再新鲜了,因此疍家的海鲜是最最新鲜的。席间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特产的沙虫和东园家酒,可惜没有拍下来。
这些天,一路南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与淳朴深深打动了我。虽然这些民族汉化程度也很严重,但好歹也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据说近几年疍家人已陆续“上岸”,终于摆脱了在水上漂泊的生活,只是在我们“陆人”看来,那种随水漂荡的生活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令人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