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汽车业的“李书福们”———春江水暖的先知先觉者———能够在春天再次迎来蓬勃的生机。
本报上周率先提出的汽车业“过冬论”,越来越受到业内的认同,并开始得到车企的回应。本周,汽车业自主品牌领军人物、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称,汽车行业和IT产业不同,汽车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
据介绍,吉利从去年开始进行战略转型、调整企业理念,加快了产品布局和产品开发进度,加强了对供应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整合,为进入经济低迷冬天时期做准备。
在中国汽车业多个转折点上屡次洞察先机的李书福,似乎又一次成为春江水暖的先知先觉者。
回望2007年车市,吉利以及奇瑞先后进入了调整期。当时,外界对其战略的突然收缩意图转向感到突兀。毕竟,在2007年上半年,奇瑞引领的自主品牌不断高歌猛进,甚至一度跻身月度销量的前三甲。而就在无限风光之时,先有吉利后有奇瑞,在车市中成为“潜水者”———不再猛推新车、不再大打价格战。“李书福们”去年就不断在对外界称,吉利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站在这个夏日寒意逼人的车市关口,外界才恍然体察到,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却是从去年开始就率先感受到了寒意。它们甚至比合资企业提前进行“冬泳”。
但这并不代表自主品牌预见性较合资品牌强,而只能说明自主品牌身体弱,所以较容易“伤风感冒”。而造成自主品牌身体弱的关键原因是品牌缺失。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冬泳”的一大作用就是为了弥补品牌。而这个目的显然不是突击可以达到,需要它们长远的规划,需要分解为战略转型、产品全新开发与布局、市场营销体系的大手术等。
“过冬”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并非难事,但难就难在是否能够通过”冬泳”加强品牌锻造;在可能更冷的冬天到来前,寻找到更厚的被子———品牌溢价。
著名的商业作家吴晓波在其《激荡三十年》一书中认为,中国企业史存在着这样一条公理:“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最积极反应的那种。”
很显然,相对于庞然大物的合资企业,“船小好掉头”的自主品牌最能对市场变化作出最积极的反应。我们期待,汽车业的“李书福们”———春江水暖的先知先觉者———能够在春天再次迎来蓬勃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