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上空的奥运盛火熊熊燃烧了16天后熄灭,在家门口征战的中国奥运队揽入51金,100块奖牌,以史无前例的战绩尽享荣誉。当我们回过神来,再看奥运之后的中国汽车社会,将如何面对挑战和转型?
作为全球共襄的一次盛会,北京奥运在带来震撼之余,也必然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带来深入的影响。
回顾过去举办的十几届奥运会,由于经济在会前被“奥运概念”过度透支,以致会后需要有一个短期阶段消化调整。因此,几乎十有八九的奥运主办国在会后都产生了相应的经济下滑问题。但这种下滑是短期的。同样从很多新兴发展国家的经历来看,韩国、日本等都是在经济取得长足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举办了奥运会的。
如同这些国家一样,北京奥运对于中国来说,也就是这一经济转型节点上的标志。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节能环保型车将更加盛行,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人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会有更高要求。环境质量是这一要求中很典型的方面。反映到汽车产业上,则是公众需要有更节能、环保的汽车去满足这种需求。
这种需求,将会环环相扣地对诸多方面产生连带影响。如9月1日实施的汽车消费税;如小排量鼓励政策,或者更高的排放标准。8月21日,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将在奥运会后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加大治理力度,深入研究机动车排污费征收政策。
广受关注的燃油税实施也逐步逼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将致使能源价格走高,国家能源政策必须要调整,促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向着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作为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政策体现,燃油税将取代固定支出的养路费,体现“多花多交,少花少交”的联动性,顺应并鼓励小排量车的使用需求。
这种影响体现在车企上,则是催生车企对先进技术的引进运用。目前国内汽车圈中规模强大的企业,新技术、核心技术方面还都是软肋。除了大众、广本在对其合作方的核心技术渗透较多外,其余绝大多数都还仅限于在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之外的非核心技术层面合作。而国家目前大力提倡的自主研发又还未取得质的成果,发展步伐跟不上。在此“青黄不接”阶段,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车企有可能再度依赖于国外的全新技术,如通用、丰田、福特等在新能源上取得的新技术。
尽管听上去会让国人有点泄气,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曲折和困难都将过去。还是以韩国和日本两国为鉴,在类似的困难之后,他们现在拥有着丰田、本田、铃木、现代、起亚等全球性汽车企业,这样的先例让我们不用悲观。
因此,车企需加强对汽车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并不断及时改变和调整。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那些在市场压力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国家推手重组未必能取得最佳的结果,但迎合市场的企业肯定能成大器,奇瑞、比亚迪就很有潜力。相反,一汽或者上汽可能由于所处的位置太稳,未必能及时清楚地感知市场压力。
当然,人民的需求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比如说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提升。目前,汽车销售市场中,4S店利润构成、工作重心正进一步由销售前市场转移到售后服务市场。这也属于中国汽车产业“后奥运”转型的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