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开始为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占到整个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而欢呼的时候,2008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却开始出现下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67.3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24%,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中国汽车市场实施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汽车的本土品牌并没有因为合资策略以市场换得核心的关键技术,合资公司的中方仍然需仰人鼻息。同时,积极通过自己努力开始自主研发的中小汽车企业,虽然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但是其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基础相对薄弱,产品优势更加集中于中低端,甚至就是低端市场,而优势的取得也是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竞争相对不充分所形成。
造成目前状况的因素很多,但是政府采购的责任不容回避。
无意的推手
当中国的领袖在1958年坐上东风牌轿车(红旗轿车的前身)并感慨“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轿车”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想到,作为中国汽车旗帜的红旗牌轿车有一天会被迫停产。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登出“红旗”轿车停产令。10年之后,上海牌轿车也宣布停产。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牌和红旗牌轿车曾经一度出现在许多政府机关大院。但是即使这样的一个被宠幸的年代,自主品牌的轿车仍然是凤毛麟角,政府采购中高级汽车中更多的是日本车,桑塔纳与捷达则在政府采购中日益占领了最低端的部分市场;不久之后,又有奥迪异军突起。
中国本土品牌轿车的发展历史,要远远长于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时间;然而,直到今天,本土品牌仍然不能彻底摆脱品牌提升的困局。如果追究其中的原因,政府采购无意中其实是充当了外资品牌的义务传播推手,而将本土企业置于非常不利的竞争环境。
政府采购什么品牌的车型,按照一般的常理,也许质量是第一位的考虑。假使这样的推理成立的话,那么外资品牌无疑是采购的第一位选择。
但是,政府采购仅仅是一种商业采购行为吗?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是先有政府市场,后有私家车发展市场。正是政府市场的前期发展,才支持了大众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中国的规模化生产销售。可以说,在中国私家车市场不发达的时候,没有政府采购,就没有大众等外资品牌今天的规模。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因为政府采购动用的是财政资金,是来源于各级纳税人的税收;因此,外资品牌的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中国纳税人的间接支持结果。这样一来,外资品牌的发展就出现了良性循环,政府采购数量和额度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外资品牌不断壮大的过程。同时为未来私家车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时候,上海牌等自主品牌轿车还是在夹缝中生存。
质量问题和技术装备并不是唯一的理由。由于采购数量不能有效扩大,规模效应不能出现,成本负担更加繁重,技术所需要资金并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获取,财政支持资金一旦供应不上,就会出现生产、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的停顿。本土企业实际上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发展的怪圈。
“保护落后”的谬误
保护主义,在提倡自由的当今世界历来是被打击、诟病的对象。但是,世界各个国家又都有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
在1980年代,比日本汽车历史发展长得多的美国汽车业就曾经不得不寻求政府的强援,迫使日本一度采取自动限制政策,这就是美国的保护主义。这种保护因为强权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
在中国,许多人都在争议各地方强制出租行业,乃至当地政府机关优先购买当地生产的品牌汽车是否合理;但是可惜的是,这种强制更多发生到合资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身上。桑塔纳、富康、现代,都是合资品牌,其实就是外资品牌。
合资企业可以为当地政府创造利润,所以有地方保护和支持。但是自主品牌呢?
谁来提倡过,所有的政府机关都要乘坐自主品牌的轿车呢?
这难道不合理吗?我们自己的财政资金,当然可以自主支配具体的用途,这有什么不合理?我们自己的企业,财政资金为什么不支持?连自己对自己的企业和产品都不相信和爱护,又能够企盼其他人比你更喜欢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吗?因此,用自己的财政资金购买自己的品牌的汽车,完全说得过去。而且,这种购买对于本土企业有倍数的正面效应。
首先,可以通过使用对产品提出切身的改进建议,这也是一种市场的反馈。其次,政府采购扩大了市场销售,可以增加规模效益,降低成本,让企业通过市场的正常循环,而不是非正常的财政或者银行补助,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提升自己。第三,通过政府采购使用,为本土企业提供活动的广告,鼓励市场更多购买本土企业产品。
在这里面,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并不是完全如某些人所说的“保护落后”,而是让落后更快速成为先进。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普遍热爱国货,当然也热爱韩国自己的品牌汽车,他们用实际的购买来实践这样的行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指责韩国人的民族情结,同样,我们也不能要求希望购买外资品牌的中国人购买本土品牌。
但是,对于政府采购,我们可以说“不”!
政府不可以把大部分的采购资金去购买外资品牌,而应该购买本土品牌——既然是自己财政投资的企业,为什么不优先采购?否则财政投资的目的是什么?以目前政府汽车采购的市场规模,哪怕多向自主品牌倾斜一点点,那会有多大的成效呀?
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艰难的形势,实力弱小的本土企业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而采购无疑就是最大的可以实现的,而且最有效的经济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