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美产生于阳光的照耀,铁皮屋顶的出现源于西藏近代发展的需要
藏民族对白色无比的偏爱,对其精神崇拜达到了最高境界。白色被认为是最吉祥的颜色,是最纯洁的象征,善意的表示;白色的哈达献给神灵,白色的右旋海螺视为圣物,白色的石头被置放在田间……,在西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牧区,人们生活中很多事物与白色有关,有些地方典型的藏式院落的外墙都涂成白色。
我这里要讲的是白色房顶,它倒不是藏族的特产,而是时代的产物。
铁皮房顶在西藏广泛应用很可能始于和平解放后。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建材运输的困难,当时用白铁皮做屋顶就顺理成章了。西藏盖房一般是用石头砌成坚固的基础,用土适当加些草做成特大号的土坯晒干垒墙。用泥做土坯间的粘连物,取代了水泥,泥一干非常结实。砌好的墙得有50公分厚,冬暖夏凉。房顶用木料做成“人”字坨架,用方檩将坨架连接起来,然后在上面钉上白铁皮,当然室内还得用胶合板吊上顶,这样一座很漂亮的房子就盖好了。当时解放牌汽车载重4吨,一车铁皮可以够两栋长约40米的平房为顶。
铁皮房顶优点不少:通风好、导温性能好、建设速度快、造价低;缺点也不少:密封差、保温差、燥音大、易被大风掀起,所以要格外加固,好在拉萨地区不常出现风灾。由于铁皮房顶太薄且密封不严,所以风起时外面飞沙屋里起灰尘,铁皮被吹得隆隆响;外面下小雨屋里感觉大雨倾盆,夜间下雨更是吵得人不能入睡;又因为它导温性能好,所以冬天太阳出来后,它直接吸收阳光的温度,屋里也就热乎乎的很暖和了;下雪时既不怕压塌了房也不会漏,而且太阳一出雪就迅速化了。
六七十年代在西藏生活的人对铁皮顶房子一般非常熟悉,住惯了它到内地再住瓦房,没有了声息反倒觉得缺点什么。和内地建筑的红砖绿瓦相比,铁皮顶房从建筑等级、风格和材料的选用、造价都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在西藏的建筑群中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尤其是拉萨城,你如果站在附近的高山上往下看,鳞次栉比的铁皮顶房屋使人有种异样的感觉,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耀眼,由于其面积大数量多,显得那样气势宏伟。笔者还没有见过内地有哪个地方有如此庞大有铁皮顶建筑群。这本来只是为了解决当时用房的权宜之计,但谁也没有想到它们却成为西藏地区在前进中的一种独特产物。它不仅能够证实此地的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脚步,也能够记录铁皮屋顶在西藏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建筑学的角度上讲铁皮做屋顶登不上大雅之堂,只因西藏条件特殊,才出此奇观。人们不禁惊叹:“阳光下居然还有这样一座闪闪发光的城市!”
美是多方面的,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美来自太阳,白色的美产生于阳光的照耀,铁皮屋顶的出现源于西藏近代发展的需要。雄伟的布达拉宫与象征着现代发展的铁皮屋顶相互映衬,盛开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使古老的拉萨既保持了真实的历史风貌,又洋溢着现代的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