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到今年初,不断有预测专家宣称,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产量甚至还可能超过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之后,又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恰逢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汽车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自然是给3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总销量达到518万辆,同比增长18%,无论从绝对量看还是从增幅看,全年实现1000万辆产销量都是大有可能性的。但进入7月份,市场突然转向,当月销售66.58万辆,环比下降达20%,8月份环比再降5.5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34%,1至8月,同比增幅回落了11个百分点。按照这种态势,实现1000万辆销量的愿望大有落空的可能。
其实早在6月,汽车业界已经被悲观情绪所笼罩,降价和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眼看着企盼中的所谓“金九银十”没有如期出现,悲观便演变为恐慌。
这里我们想问一句:达不到1000万辆产销量又怎样?
1977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了70倍。近些年来更是以加速度向上增长,2002年以后,每年都上一个百万辆的台阶。如此发展速度,在世界汽车历史上绝无仅有。
汽车产销量的快速提升,也使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由2002年的2053万辆到2007年的4229万辆,5年增长了1倍还多,轿车保有量达到1958万辆,这种增速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尽管目前中国千人拥有汽车量尚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的主要大城市都提前进入了汽车社会,而中国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多少有点单兵独进的味道,超越了国民的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也超越了中国人文明的进化程度。
从物质方面讲,道路的拥堵和停车的困难,已经使人们谈车色变,而能源紧缺与空气污染,更是人们指责汽车频率出现最多的罪名,尽管谁都知道,这两项罪恶并不全是由汽车造成的,甚至主要不是汽车造成的。
在精神层面上,人们更没具备享受汽车的起码文明。道路纠纷与交通事故频发,人行道上开车不避让行人,并线不打灯,长期占用快车道慢行,停车压线等等基本的开车道德都不遵守,甚至连守秩序,不加塞儿都做不到,而行人则敢翻越高速路护栏。中国汽车保有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但交通死亡人数却是人家的2倍和18倍,中国的交通死亡人数多年保持在10万人以上,为什么?文明水准还没达到。
汽车已经由人们喜爱之物变成了痛恨之物。北京奥运会,多项限制措施都是针对汽车的,甚至在奥运会闭幕后,人们还在讨论,那些限制汽车的临时性措施要不要常态化。全世界汽车发展了一百多年后才出现的“无车日”,在中国竟在轿车进入家庭刚刚起步时就风起云涌了。
中国汽车的超常发展,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把全球的汽车大佬都吸引到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现在不仅全球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都来到中国投资建厂,连一些汽车不怎么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也跃跃欲试,想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分一杯羹。现在,中国是全球汽车销售品牌最多的市场,也是每年推出新车最多的市场,更是降价最为频繁的市场,可能还是全球销售总经理平均职场生命最短的市场。中国汽车业的老总们普遍感到身心很累,就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长期存在的所谓“散乱差”,以及为人们所诟病的没有“自主品牌”,“缺乏研发能力”,也和过于追求发展速度有关。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最快捷、最省力?自然是“拿来主义”。和跨国公司合资,把人家的车型和品牌直接拿过来生产销售,省了自个的力气还能名利双获,我们很多汽车企业多年来就是这么干的。今天中国汽车不能像航天、家电业那样理直气壮地说成绩,就是因为拿别人现成的东西太多,而自己创造的太少。中国汽车的军功章有自己的一半,也有跨国公司的一半,而且可能还是一大半。纵观当前中国汽车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总觉得大量的是在为跨国公司作传,很少能看到中国汽车自己。
中国汽车不可能,也不应当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因为超常发展,破坏了整体经济的平衡,就站在了社会的对立面上。中国汽车不必去追寻并陶醉以往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应当接受发展速度慢下来的现实,给自己留出来一点时间,真正沉下心来,认真想一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